骼的尖端作为冲击体,以便减少冲击面,增加压强。
譬如直击拳的应用,首先在训练时应获得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强大的爆发力。
1、为了获得冲击速度的顶峰,出击时全身特别是手臂必须放松,做到有力而不用;同时后腿蹬地,腰身拧转,使身体各部获得相应的最大速度。整个动作越协调越放松越好。
、几乎在接触对方身体的刹那,前脚踩踏,阻碍全身整体的前进,这样使全身的力量上升集中输送于手臂,使拳头前冲的速度更大。
、拳头击中目标的同时,全身尤其是上肢肌肉应剧烈收缩,尽可能加大冲击体的质量,并伴有握拳、扣腕、旋转等动作,以提高冲击的强度,定向能力和变换可能性。
三发掷力:发掷力使用的目的,是把对手打出到较远的地方。此时,出击速度要于冲击力所使用的速度,而大于持续力的使用速度。它是根据对方的体重而定的,是能使力接触对方的时间尽量长的一种速度,这要在千百次实作中逐步寻求,才能达到最佳境界。
对手被发的速度越大,则被发出的距离越远。根据冲量—动量关系:
由此可见,发掷的力量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则发掷的效果就越好。反之,对方的抵抗力越大,体重越沉,就越难被发出。故此身体沉重、矮壮、有力的人在这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交战双方的体重是固定不变的,提高发掷效果的途径是:
1增大发掷力:具有强大发掷力的人既要有雄厚的本力,又要有一定的爆发力,而且要整体集中发力。发力时重点要低,动作要,两足后蹬前踩,并尽量使自己的根节接触对方。
减对方的抵抗力:减抵抗力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技巧来撼动对方的脚跟,破坏其身体的稳定。比如,在使用发掷力之前,运用惊炸力打乱对方防守的形式;运用连绵不断地脉冲力迫使对方移动;运用身体或力的突然变换,使对方失去平衡;运用上擎之力托举对方,使其蹬地不实。
延长力的作用时间:这是发掷的窍门所在,相同力量的人中能发人较远者,一定是他用力使对方加速的时间较长一些。掌握了适应的发掷速度即所谓火候,就能延长这个时间,这个时间是与对方相接触的时间,这期间发掷力一定大于抵抗力,也就是要使对方加速。另外,还应尽量延长力的作用距离,力施于对方时移动的距离越长,对方被发的速度就越大。
以上对技击中常见的三种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实际上,这三种力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使用的结果不同罢了。在实战中,冲击力的威力明显大于其它。作为一名拳手掌握了发掷力,会提高你的战斗水平,但是不掌握冲击力,就难以应付强手的进击。
三、拳术中劲的辨析
运劲是发劲前神经和肌肉的准备,一般表现为神经的兴奋和肌肉的拉长等,并伴随心跳、呼吸的加快现象。
二力方向相反夹角1八0度,为抗劲。二力方向成钝角夹角90—1八0度,为挤劲。二力方向成直角夹角90度,为截劲。二力方向成锐角夹角0—90度,为化劲。二力方向相同夹角0度为顺劲。
拳术中把顺劲、化劲统称为借劲。显而易见,顺劲最省力,化劲其次,截劲再次,挤劲较费力,而抗劲最费力。
以上五种劲,在交手中都会遇到,若要以弱胜强,以制大,就必须学会尽量使用比较省力的方法,即尽可能地去借劲。但是一味地强调“四两拨千斤”,而忽视了本身实力的提高和其它劲的运用,是极为片面的,危险的。
辨劲是拳劲的分析与区分,它的目的不是让习拳者在实用时生搬硬套,而是能帮助他们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出一套科学的、高效的拳术训练方法;同时,也是把拳术的经验与力学的理论,初步结合的尝试。
论爆发
拳术是实战的操练,而实战实际上就是劲力的相互传递。所以,运用劲力是拳术最关键的课题。
在搏斗中,身高力大者往往容易取胜,但以弱制强的战例是屡见不鲜。这是因为劲力运用的效果不仅依赖于本力的大,同时还与力的方向、力的变化、着力点、发放的速度等许多因素相关。也就是说劲力的实用效果是这些方向的综合体现。
强烈的取胜促使着人们去突破攻守运用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