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文一天。”
“那你要是给我当嫂子,我就给你开这么多。”
“你给我开一百文,我就给你当嫂子。”
“那咱们说定啦,当嫂子之前,先按每天二十文给。”
“行,哼,小色狼”,孙水香掐了下方立的小脸,转身进了屋里。
“男人不色,女人不爱。”
又搞定一个,就差最后一个了。
孙铁匠搞出的模具方立试了试,还不错,于是交了钱,说好先回去试用,如果没问题了,就开始大批量的制作。
到了家中,张蔷第一个先来帮工了,方立打了招呼,就进屋开始刻字,方明海在家中也留了一把坏掉的刻刀,被母亲拿作他用了,还是将就着可以使使。
方立虽然不会刻阴文,但是可以取巧,先在纸上写上字,再贴到铅条上刻画。几十个就刻一些简单笔画的铅字,还能应付。
一上午刻好了几枚,便拿了墨汁试用,第一次结果,失败了;墨都散了,方立又往墨里加油搅拌,还是不太行,现代的墨在铅面上不易附着,整整一个下午,方立试验各种方法,都不太满意。方立知道这是油墨的配方不对,首先就是墨黑的质量就不行,这个时代的墨黑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不知名的东西。
看来得先搞油墨,松香,松节油,甘油,这些还是前世,方立在学校的小印刷厂时看到印油的标签上写的,当年方立的父亲是学校老师,学校都是自己印刷卷纸的,有一套小油印机,方立放学经常跑去玩,看到便记下了。
前段时间方立去书局时,还看到过这个时代关于造纸,制墨的工具书,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行,还得试验。既然印刷大业受阻,方立便先放下了,继续写他的新书。
晚上,柳氏和两个孩子说了明日要回娘家上坟,原来是到了姥爷的生日,方立便答应了,来到这个世界两个多月,还没有去见过外家的人。
方立外家在邓家村,邓家村两大姓,邓姓和柳姓,邓姓占一大半,两个村子离得近,不走大路,穿过田间,只有五六里路,因为是姥爷生日,方立的两个姨娘也一起来了。
方立他们到的时候,比较晚了,外家一个院子里,已经热闹起来,五岁和八岁的舅舅家的两个表弟见方立一家到了,奔跑着过来和三姑打招呼,叫着“方立表哥,方策表弟来玩”。
大的柳林,小的柳泉都十分热情,把自己的小木车玩具给一众表哥玩。木车是姥爷给做的,姥爷年轻时给人做木匠,手艺不错,现在年岁大了,也闲不住成天琢磨些新奇玩意。
方立见过姥爷、舅舅、大姨、二姨……,便和几个表哥表弟一起在院子游戏,小孩子玩意,没什么意思,一群孩子却玩的开心。大姨在家里是行大,大姨夫家里姓邓,也是邓家村邓姓族人,老早前搬到了山前村居住,四个孩子都来了,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二姨家住下洼村,仅有一个儿子,舅舅家还有一个最小的只有一岁的小女娃,还不会叫人,院子里正好十个孩子。
方立便和最大的表哥邓延说话,邓延今年十七岁,年前刚刚定了亲事。
“大表哥在家做些什么?”
“前段时间修渠,最近渠修好了,开始帮人做窑,我们村有烧石灰的作坊增加了一个窑。你前段时间帮村里测量,怎么没去家中坐坐,我在田里见过你。”
“方家一群孩子,带去了要麻烦大姨,还不如有空了单独去。”
“焕立出息啦,能写会画的,我们村里人都夸呢。”
“哎,生活所迫,不努力不行啦,对了,大表哥,大姨夫是泥水工匠,还会烧窑,就没有想过自己做点事?”
“费工费力的,做出来石灰也不一定能卖掉,我大伯家有销路,帮他家上个工,赚点工钱稳妥些。”
“你们聊什么呢?”二表哥邓顺今年九岁了,也不大愿意和小孩子玩,开始热情的逗弄了一番,便觉得没意思了,便也过来插话。
“二表哥,我在村里办了个书局,赚了些钱,就想着能不能多做些别的生意,你家是开窑的,这不正好和大表哥聊这事呢么。”
“书局?你们都能出书了?”二表哥邓顺带着怀疑的目光道。
“啥出书,就是帮人做些插画,虽然赚的不多,但是,因为是读书人的事,也还不错。”
“老姨夫是读书人,赚钱就是容易些,不像我们家,一天累死累活的。焕立有没有什么好生意介绍点?”邓顺是一个头脑十分灵活的孩子,几年前就开始给人送石灰,收木材倒手卖到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