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继续说,殷破败和雷开勇气十足,大声问道:“你是何人,竟敢阻挡去路?”雷震子回答道:“我乃西伯文王的第一百子,雷震子是也。我父王是一位仁人君子,具备智慧和品德,尽心尽力地侍奉国君,尽孝尽忠地事养亲人,以诚实为交友准则,用公正对待臣民,依礼法来治理国家,秉持道义以处世界。他奉行公平正义,恪守法纪,始终没有怨言和愤怒。如今既然释放了我,为何又要追击?反复无常,难道这是国君的所作所为吗?基于此,我奉行我的师傅的教诲,从山下特地前来欢迎我父王归国,让父子重逢。你们俩最好回去,不必强词。我的师傅曾经嘱咐,不要伤害人间众生,所以你们速速退去便是了。”殷破败大笑道:“好家伙!竟敢口出狂言,煽惑三军,欺负我们不勇猛!”于是他策马挥刀,向雷震子冲去。雷震子用手中的棍子架住,说道:“不要过来!你想与我一试高下,可以。但我不能违背我父王的话和师傅的命令。我试一试看。”随着一声响亮,他将胁下的翅膀一动,飞到半空中,发出风雷之声,双脚触天,头向下,目视西边的一座山,嘴朝着山嘴,说道:“让我用一根棍子击打这座山嘴,你看看。”话音刚落,一声巨响,山嘴的一半滚了下来。
雷震子转身回来,说道:“你的头脑也能像这座山一样结实吗?”殷、雷二将见到这种凶恶景象,吓得魂不附体,说道:“雷震子,听从你的话,我们暂时回朝歌复命,让你先回去吧。”殷破败和雷开看到这样的局面,知道无法战胜他,也不愿白白丧命,于是调转马匹,原路返回。
雷震子上山后,见到文王。文王吓得目瞪口呆。雷震子告诉他:“我奉父王之命前来赶走追兵,将父王的两位将领,殷破败和雷开,用好话劝他们回去了。如今我要送父王出五关。”文王说:“我身上有铜符和令箭,到关口验明后才能出关。”雷震子回答:“父王不必如此。按照铜符可能会误了父王的回期。目前的情况非常紧急,恐怕后面会有更多的军队来,情况变得难以预料。请允许我承载您,飞越五关,以免再遇到麻烦。”文王听后说:“虽然你的建议合情合理,但这匹马随我渡过七年的困难,如今一刻也不舍得离开,我的内心真的难以接受。”雷震子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岂能因小失大?君子做事,是舍小利而图大义。”文王上前,用手拍了拍马,感慨地说:“马啊!非常不忍心,然而为了出关,我将舍弃你。只是我担心追兵再次赶来,我也难以逃脱。我现在与你分别,你可以选择另一个好主人。”文王说完,流下了泪水,与马告别。有诗为证:
背我上天五关去,一世荣华气吞虚。
离情似鹤天边远,魂梦如何永寄居。
此马共我逢兵难,今朝分别望不回。
愿将笼中鸾凤展,才子佳人合有时。
雷震子说:“父王,请快些上来,不要耽搁时间。”文王说:“你帮我背着,要小心些。”文王躺在雷震子的背上,紧闭双目,只听风声,片刻之间,他们已经出了五关,来到了金鸡岭,然后安全地着陆。雷震子说:“父王,我们已经出了五关。”文王睁开眼睛,发现他们已经在熟悉的土地上,不禁欣喜地说:“今天能再次回到我的故乡,全亏了你的帮助!”雷震子说:“父王,请您好好保重前程。孩儿就此告辞了。”文王惊讶地问道:“我儿,为什么中途抛下我?这是怎么回事?”雷震子告诉他:“我奉师父的命令,只是救出父王并送出关,然后回到山洞。我不敢违背师父的教诲,以免辜负师傅的话,我有罪。父王请回家国。我会全面学习道术,不久之后下山,再次拜见您。”雷震子行礼,与文王泪别。正如诗所说:“世上的万般哀苦,没有什么比死别和生离更甚。”雷震子回到终南山,按照师父的命令行事,此后不再提及。
与此同时,文王独自一人,没有马匹,步行了一整天。年老体衰的文王,经历了艰辛的徒步旅程,黄昏时分找到了一家客栈,便投店求宿。第二天,他继续启程,但囊中羞涩一文不剩。店小孩说:“住店和饮食费用怎么一文不给?”文王解释说:“因为我一路赶来,现在手头拮据,等到西岐再让人送钱来。”店小孩生气地说:“这里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在西岐,撒谎行骗都不奏效。西伯侯姬昌以仁义感化万民,行人为他让路,大道不拾遗,夜晚没有狗吠声,百姓平安无事,湛湛蓝天,明朗的太阳,拿出银子来,我算账给你,你走吧。如果你耽搁时间,我就送你去西岐见大夫散宜生老爷,到那时恐怕会后悔。”文王说:“我绝不会失信。”这时店主出来,问道:“发生了什么争吵?”店小孩将文王未付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