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传令召苏护父子入见。苏家父子走到子牙面前,正要行礼,子牙却说:“请起来,我们来聊一聊。君侯你是个大丈夫,以仁义之心广布于天下,绝非小人之辈。你明智地认清了时势,舍暗投明,为国家选择正道,这是真正的英雄行为。在我看来,你并非一位不知好歹的小人。我诚心钦佩!”苏护父子谦卑地回答:“父子多有罪戾,感谢丞相的宽恕和拯救。”彼此互相谦谢。谈话结束后,子牙传令:“把郑伦带来。”
众将校把郑伦拥推到檐前,但郑伦站着不跪下,眼睛睁开却不发一言,似乎怨恨着不能吞下苏侯。子牙说:“郑伦,你虽有高超的本领,为何一再抵抗?如今你已被擒,为何不屈服,还敢在大殿上抗拒礼仪!”郑伦怒吼道:“你这无知的小人!我与你所在的国家是敌对关系,我恨不得活捉你们这些叛逆,将你们解送到朝歌接受国法审判。今天被你们擒,我宁愿死,不必多言!”子牙命令左右:“把他带走,执行判决!”众将校将郑伦推出相府,只等行刑牌的下达。
此时,苏侯跪在前面说:“启奏丞相,郑伦虽然违抗天命,应当受到法律制裁。但他是一位忠臣义士,看来还可以用得上。何况他拥有高超的技艺,是难得一见的武将。请丞相宽宥他的小过失,施以怜悯,这也是古人释怨用仇的做法。恳请丞相海涵!”子牙扶起苏侯,笑着说:“我知道郑将军是个忠臣义士,可以用之,只是需要激励他,让将军开导一下,就容易说服。既然将军如此说,老夫自当听从。”苏护听到这里,非常高兴,便得到了许可,离开相府,走到郑伦面前。郑伦见到苏侯前来,低头不语。苏护说:“郑将军,为什么如此固执?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现今国君走上了邪路,天怒人怨,四海纷乱,百姓苦不堪言,刀兵不停,天下人都想反叛,这正是天命要终结殷商的迹象。现在周武王以德行仁,真诚对待忠臣,恩泽普及,百姓安居乐业,三分之二的国家都投降周朝,这已经是天意明显。子牙不久就会东征,让百姓复仇,叛逆者自动献首,还有谁能挽救这个局势?将军,请早日回头,我可以替你求情,容你归顺,不虚失了忠臣的身份。否则,只有死路一条。”郑伦长长叹息,仍然不发一言。苏护又说:“郑将军,这并不是我强行劝说你,只是我觉得你有大将之才,死在这里太可惜。你说‘忠臣不事二君’,但现在天下诸侯都归顺于周,是不是都变成了不忠的人?难道武成王黄飞虎和邓九公也是不忠的人吗?这只能说明君主走上了邪路,不配为百姓的父母,而反叛者被称为独夫。今天天下叛乱,是因为纣王自己断送了自己的天命。况且古人云:‘良禽择木,贤臣择主。’将军,请三思,不要害了自己。我只是劝解你,你的未来充满机会,不应该轻易放弃。”
郑伦听了苏护的劝解,陷入沉思。他终于开口说道:“苏护,你所言颇有道理。我确实迷失了方向,执迷不悟。我曾经忠于我主,但如今我主的行径已经令人愤怒。周武王是当今的明君,而我主纣王已经背离了正道,导致国家陷入混乱。我愿意听从你的建议,回头向姜丞相告罪,接受国法审判,也愿意效命于周武王,为国家和百姓尽忠职守。请你代我向姜丞相求情,让我有机会挽回自己的过失。”苏护听到这番决定,心中感到欣慰,点头应允:“郑将军,你的决定明智而有勇气,我会代你向姜丞相求情,希望他能够接纳你,你将成为周朝的忠臣。”
经过这番劝解,郑伦的生死命运得以改变,他决定改弦更张,投降周武王,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
郑伦被苏护的言辞感动,宛如从梦中醒来,如醉者清醒一般。他叹了口气说:“不才多次犯错,几乎误了自己。只是我曾多次得罪,担心姜子牙门下的将领们无法接纳我。”苏护说:“姜丞相胸怀如广阔的大海,岂会因小小过失不容纳你?他门下皆是有道之士,为何不会受到欢迎呢?将军不要疑虑,等我去向丞相禀告就是了。”苏护来到子牙面前,恭敬地说:“郑伦愿意归降,但曾经有小过,担心丞相门下的诸位将领无法容忍。”子牙笑道:“当初我们是敌对国家,各自为主,如今愿意归降,就成了一家人,何必担心难以融洽呢!”他立即命令左右:“释放郑伦,让他整装出席。”
不久,郑伦整理好衣冠,来到殿前,下拜说:“末将背逆天命,不识时务,多亏丞相宽恕和宽宥。这份德惠,末将将永志不忘!”子牙忙上前扶起他,安慰道:“将军忠诚勇敢,我早已知晓。只是纣王无道,自己断送了国家的前途,这并不是将军的不忠。我国主尊贤待士,将军应该安心为国效力,不必因疑虑而自我怀疑。”郑伦再次感激地行礼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