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纣王失去了德行,放荡无道,杀害忠臣听政,残害百姓,导致天怨人怒,使得贤者退避,奸佞占据朝廷。如今天下诸侯都聚集在这里,我看丧亡之势已经来临,没有人能够替天子出力,只能束手待毙。平日我所吃的是君王的俸禄,分担的是君王的忧虑,现在我在哪里?我丁策曾经寻找过贤才,学习过军事,精通战略,曾希望能够展现我所学的东西,以报答君父的恩德,但天命似乎不眷顾,万民离心,这个大厦将要倒塌,一根木棍又如何支撑?可怜当年的成汤如何有德业,拜伊尹,将桀放逐到南巢,历经六百多年,贤圣之君六七位。但现在突然来到纣王却丧亡,让人感到非常艰难,不胜叹息!”丁策写了一首诗来表达他的感叹:
伊尹和成汤以德行取得优势,
南巢将桀放逐,统一了诸侯。
谁知在三九逢到辛纣,
一统华夷都属于周。
说到这里,丁策的诗还未完,突然听到门外有人进来,这人姓董名忠,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董忠说:“兄长,我有一件事情需要与你商议。”丁策说:“什么事情?请贤弟讲。”董忠说:“如今天下诸侯都已经会聚在这里,朝歌被围,天子已经发布了寻找
贤士的告示。我特地将你的名字写在告示上,连同我和郭兄的名字一起,投进了飞廉府。飞廉已经奏报纣王,命令我们明早前来觐见。所以特地前来与你商议,古人有言:‘学成文武艺,可分帝王家。’况丁兄拥有军事才能,懂得战略,如果能够进宫朝廷报效国家,显扬亲名,下面不会背叛你。”丁策叹道:“贤弟既然已经为我投名,事关重大,不能草率决定。”董忠说:“兄长,我已经看出你必然会出来为国家效力,我们不过是在这里等待时机,何乐而不为呢?如果考虑到姜子牙的行动,他是昆仑道德的士人,还有他的门徒,他们只是送掉了性命,不值得遗憾。况且,我们这些有学问的人,如果不站出来解救天子的危难,那还有何待之期呢?”郭宸高兴地笑着说:“董贤弟所提的没错,我正想劝说丁兄,没想到你已经提前为我们报名了。”丁策只好拿出酒来招待他们。三人酣饮一夜,第二天前往朝歌。
故事发生在鲁仁杰调遣部队在城外安营的时候。忽然,一名探马急报给中军说:“启告元帅:成汤已派大军在城外扎下营寨,请命令出击。”子牙传令说:“吩咐众将出营,前往成汤的营寨挑战。”又有探马急报给中军说:“有周军大队人马前来寻战。”鲁仁杰听闻后,亲自率领众将出城门,见到子牙乘坐异兽,两侧排列着三山五岳门人。又见哪吒乘坐风火轮,手持火尖枪,站在左侧;杨戬挺着三尖刀,身穿淡黄袍,骑白马,站在右侧;雷震子、韦护、金吒、木吒、李靖、南宫适、武吉等众排列其中;众诸侯和士兵济济一堂,人数众多,形势迥异。正是:姜子牙领兵助周灭纣,五岳三山众道人。
鲁仁杰当先一马,大声呼叫道:“姜子牙,请出来!”子牙在阵前微欠身子,问道:“你是谁?”鲁仁杰回答:“我是纣王的总督兵马大将军,鲁仁杰。姜子牙,你既是昆仑道德之士,为何不顺应君王的命令,而联合诸侯,肆意妄行,谋害君王,屠城杀百姓,诛杀君主和将领,逼近都城,你意欲何为?千古之下,怎能逃避背叛之名,犯下反叛君主的罪行?今天子已经原谅了你的过错,不会追究了。你们快速倒戈,撤回士兵,各自安居乡土,重新进贡,天子也会礼待你们。如果你们执意不悔,那时候天子会震怒,亲率六军前来,彻底摧毁你们的巢穴,将你们击成粉碎,后悔莫及!”子牙笑着说:“你是纣王的重臣,为何不看清形势,不明白国家兴亡之理?现在纣王罪孽深重,遭到天人共愤,天下诸侯都在这里集结兵力,他的灭亡已经迫在眉睫,而你还试图用言辞迷惑众人。昔日成汤的德行日盛,夏桀暴虐,成汤将夏桀放逐到南巢,征伐夏朝,统一了天下,至今已有六百多年。而纣王的罪恶却远远超过夏桀,我现在奉命讨伐纣王,消灭这个专横的暴君。你为何还固执于反抗,以逆天命呢?如今天下诸侯都在此集结兵力,城池只是一个累赘,形势危如累卵,还想用言辞相争,你为何不明智如此!”鲁仁杰大怒地说:“好口才的小人!我以为你是老成有德之人,所以尝试用理性来劝告,但你还在固执地强词夺理!你难道不知道背叛君主的罪行吗?纵然千古流传,也难逃责难!”然后他回头对众将说:“谁来为我擒拿这个叛贼?”就有一位将领大声说:“我来!”他纵马挥刀,直冲向子牙。子牙身旁有南宫适冲了上来,与郭宸一同拦住那名将领,马匹相交,双刀交错,两边擂鼓,杀声震天。丁策也骑马冲上前来支援战斗,而这时武吉也赶来马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