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
大宇朝也从炎热的夏季,进入了凉爽的秋季。
秋风吹过,树叶渐渐变黄,落叶在风中飘舞。
人们纷纷换上了厚衣服,抵御逐渐寒冷的天气。
一封描写土豆产量的情报,也从南乐县,直接送往了北边。
京城。
皇宫大殿。
大宇朝皇帝宇玄鸿,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禀报各地的秋收情况。
因为洪水的原因,包括明月郡在内的好几个郡,粮食都有不同的减产。
他的脸色也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作为一名合格的皇帝,宇玄鸿深知粮食减产意味着什么。
到了冬天,缺吃少穿的百姓们,还不知道会饿死多少人。
说不定,一个不小心,又会引发民变。
到那时候,内忧外困,周围对大宇朝虎视眈眈的其他国家,有可能就会趁机发难。
秋收的情况禀报完毕,宇玄鸿便对着众大臣询问:“诸位爱卿,如今粮食减产,民不聊生,大家可有什么好办法?”
礼部尚书躬身出列,言辞恳切地开口: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可由朝廷出面,安抚受灾百姓,同时派发救济粮,以解百姓燃眉之急,帮助百姓们渡过这个冬天。要不然,还不知道会饿死多少百姓。”
“陛下,万万不可,咱们大宇朝的粮仓虽然还有些粮食,但那可是以防万一的储备。
如果现在开仓放粮,日后若是再有灾害,粮食收不上来,我们该如何应对?”户部尚书急忙反驳。
兵部尚书是个老油条,见到眼前的情况,觉得自己表现的时机到了,连忙也出列说道:
“陛下,臣认为礼部尚书所言不无道理。民心不稳,国家难安。
但是户部尚书的担心也有其合理性。
我们不能只顾眼前,而忽略了未来的可能。”
兵部尚书洋洋洒洒的说了一炷香的时间,从民生聊到了国情,又从国情说到了经济。
到了最后,又扯到了皇帝宇玄鸿的身上,狠狠的拍了一回马屁。
“陛下英明神武,定能带领我们渡过此次难关。
有陛下的领导,我们大宇朝必定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宇玄鸿听到兵部尚书的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要不是觉得这兵部尚书的能力还算不错,他真想把对方发配到边疆去。
所以,他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爱卿的话朕记下了,希望你能将这份忠心用在实处,多为国家和百姓做些实事,不要只会讲空话。”
兵部尚书听到宇玄鸿的话,冷汗唰的一下就下来了。
原来的时候,自己拍拍皇帝陛下的马屁,不都是拍的很好吗?
怎么这次就拍到马腿上了呢?
他心中暗自懊恼,连忙磕头保证:“陛下教训的是,臣一定牢记陛下的教诲,今后一定多为国家和百姓做实事,绝不只说空话。”
宇玄鸿点了点头,让对方平了身。
讨论了这么老半天,连个屁都没讨论出来。
心里着急的宇鸿玄,便准备宣布退朝,下去再议。
就在这时,突然有八百里加急情报送来。
宇玄鸿心头一紧,连忙让身边的太监将加急情报呈上来。
他接过情报后,快速浏览了一遍,脸色顿时变得十分精彩。
“陛下,可是边境有异动?”兵部尚书试探地问道。
宇玄鸿摇了摇头,将手中的情报递给了身边的大太监。
“你把情报,给众爱卿宣读一下。”
大太监恭敬地答应了一声,便扯起尖锐的嗓子,大声读起来:“奴才给皇帝陛下请安,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次您交代奴才的事,已经有了结果,南乐县清山村的土豆,已经全部收获完毕,平均亩产两千斤以上。
这土豆不但软糯香甜,并且还很扛饿,完全可以当做主粮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