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霞洒落在金色的皇宫大殿上,显得王宫格外宏伟庄严,远处传来一声鸣叫,两只玄鸟在空中盘旋相互追逐片刻,随即腾空而起,一个朝东一个朝西消失在远处,大臣们在台阶之上等待早朝 ,被这一幕看得啧啧称奇,好像预示着今天注定有什么大事情发生。
虞舜在最前面站着,面色深沉,似有所思,他之前提议关于调整朝堂重大职务的议案 ,今天将正式朝议 、如果议案通过,那么困扰帝国多年的洪水泛滥问题也许就能得到妥善处理,能够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强盛,也了却了自己多年的心愿。
公孙鲧在台阶的另外一侧,双眼皮下沉,似乎睡着一般,此人向来是不怒自威,沉默寡言,工作能力和智商都很强,而且天生带着高贵血统的荣誉感,因为他不削与弱者对话,很少和别的大臣闲谈交往,看上去就是那种不太让人接近的感觉。
这时候卫队将大殿大门打开,寺人高喊道:“帝宣众位大臣上朝”。
大臣分两排鱼贯而入,帝尧头都没抬,看着案牍之上的片牍,说了句,众位大人有什么需要汇报的吗?
众人静静等待着,虞舜今天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是却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他转身看向众人,公孙鲧还是一副半睡半醒的状态,太子丹朱今天倒是老实,但是眼睛斜着瞥向这里,其他人眼神飘忽不定,个个心怀鬼胎的样子。
帝尧见没人说话:“要是都没事要不咱们散了吧!”
虞舜出来深鞠一躬道:“臣有事儿要启奏帝、现在国家各方都顺利发展,唯独洪水年年泛滥,公孙鲧担任水正司空多年,治理收效甚微,应当改进治水方案,大臣垂早年跟随共工氏治水,颇有心得,臣提议水正司空一职改由垂担任,以便”。
“水正司空关系国家民生福祉,关系重大,岂能随意更换”。还没等虞舜讲完帝尧直接打断虞舜的话。
“臣以为。。。”
虞舜想解释一下。
“我以为爱卿应当先听我说”。
帝尧继续打断虞舜说:
“公孙鲧为人正直无私,勤勉律己,治水世家,长期司职玄冥水正,未曾有失职渎职之过,至于连年洪水泛滥,乃天灾使然,治水之事向来是,尽人事,听天命。不可操之过急,不可随意更换水正司空,以免朝堂震动,人心浮动”。
只是。。。。虞舜还想争论下去。
帝尧说道:“好了水正司空一事咱们就不再论了,倒是有一件事情得先解决了,还是有关卿家的,你来看看这个吧!”。说罢让寺人把片牍递给虞舜。
虞舜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举报他的举报信,赶紧跪在地上激动的说道:“帝明鉴啊!臣向来一心为国,从不敢有半点私心,这都是宵小之辈诬陷于我,实在是冤枉啊!”说罢伏地不起。
帝尧:“我信任卿家不会做出不臣之事,但是这件事情还是要调查清楚,一来呢是堵住那些小人的嘴,省的他们说我偏袒外戚。二者是调查明白,以还卿家之清白,你先回家休息一段时间,近来也是劳累异常,就当是放个假”。
“大理卿,这件事情由你来审理,务必查明真相”。
遵命,皋陶领命应道。
帝尧接着说:“为了减轻虞舜百楑的负担,任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为四岳”,今后十二州州牧的事务将由四岳管辖,审核后再交由虞舜定夺”。
“最近边境有点不安分,太子丹朱在军营历练多时,现如今也该为国家效力了,即日起任火正祝融,带兵平叛,吴回老将军年事已高,也该休息休息了,让年轻人多锻炼一下,吴回就任九卿之首大宗正,大祭司,封伯侯”。
帝尧继续说:“为了监察百官行疏,我决定采取虞舜和公孙鲧的建议,朝廷将新设置独立的司法机构-相。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相字是一个人在树上观望的意思,相其实就是监督者)
隶属大理寺管辖,只是这具体人选吗?这是由太子长史象发明的,我看不如就由他担任吧!”。
“不可”帝尧话音刚落。
契就高声道:“相的任命人选需得人品正直无私,还要通晓律法,象不懂律法,不适合任相位,臣举荐皋陶长子伯益,律法世家大理寺卿,熟读五常九礼之法,为人如其父,正直无私,可任相位”。
弃也随声附和,众大臣都连声举荐,帝尧笑着说:“唉,我也是老糊涂了,怎么把伯益给忘记了 就是他了,任命伯益为相”。
象失落的呆立一旁,太子丹朱安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