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禹挖开鸿泽湖,水不断泄出,流向低洼之处,慢慢形成一条河,汾水,逐渐聚集在梁山从新形成新的湖泊。
禹决定再登梁山观察地形,试图找出将鸿水引出之处。
梁山:古称大梁,梁山,骨脊山,谷积山,东西横跨秦晋,陕西和山西,因为此山就像是一道房梁支撑着西北黄土高原上空的天空。,所以命名为梁山。
古梁山,山峦叠嶂,风云再起,高低不平,起起落落,非常的雄伟壮观,奇秀无比,这便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禹和伯益来到梁山,看四周漫漫水塘,鸿泽虽然被泄洪,但是水流无处可去,只能聚集低洼,时间久了,势必会形成第二个鸿泽,还是对帝都蒲坂造成影响。
禹向北望去,发现北边九原大河也在那里淤积,(九原,现今榆林北到呼和浩特之间)形成一片水塘。
禹和伯益道,这两处的大泽如果疏通,九原将会漏出一片平原,太原漏出一片平原,到时候就是两大粮仓,不但解决水患,而且将成为帝都粮食保障的基地。
伯益道:“那么将水导向那里,这两处水泽都被梁山阻挡”。
“你的意思是?挖开梁山……”。
“这难度太大了吧!先不说梁山所属河伯部落反对,光挖山恐怕也没那么容易吧!”。
禹道:“我知道这件事困难,但是这件事情一旦做成 ,那可就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大计,只是要苦了我们这一代人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了子孙万代,我们一定要完成水患的治理”。
两人主意一定,禹道:“开山是大事,咱们得回去跟舜帝汇报,主要河伯这一关不好过”。
河伯“上古伏羲氏后裔,历朝历代他们家族世袭河伯爵位,北起整个梁山一直到渭水和洛水都是其部落范围,河伯部落和东夷部落,方国部落,夏后部落统称四大部落”。
禹和伯益来到尧山面见舜帝,陈述了关于开梁山,导洪泽和九原鸿水朝南,然后就可以将九原和太原开发成农业重地,将来能够保障帝国粮食安全。
舜帝看了禹的治水方略,回头问皋陶:“大理卿,你看此事如何”。
皋陶道:“好事儿,但是此举触动河伯部落利益,一旦挖开梁山,河伯可就没地方住了,此事帝需要慎重考虑,需要先安置好河伯才行,否则生乱”。
舜帝道:“此事是关乎国家大政,不管是谁都得让步,明天我亲自去解决,你们回去准备好,听我回信,准备随时动工”。
舜帝次日任命太子均为大司马,攀为领兵司马率军两万,弋羿为皇宫侍卫统领,率近卫军三千,然后带着贵重礼物,前往河伯部落的大寨黄龙山(现今的陕西黄龙县)。
并且派人先行通知河伯,舜帝将来黄龙山狩猎,暂居黄龙山,请河伯妥善安排。
河伯得到朝廷邸报吓一跳,中国古代天子要是行猎,或者是狩猎,都没好事,一般有两种情况。
第一:是象征性,礼仪性的狩猎,比如要结盟,祭祀,训练军队等,这种狩猎是向黎民百姓彰显天子威严的礼仪性活动。
第二:天子讨伐诸侯,或者低下身段拜见诸侯,但是不能丢了天子身份,所以会以天子到什么地方狩猎为由,接见诸侯,这种事情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常见。
河伯心想,这祭祀不可能,难道说舜帝要讨伐我,难道说共工氏和我勾结的事情泄露了,不会呀!
原来共工氏被流放到幽州,然后不死心,决定联合都城附近的河伯,想将来局势突变,然后可以再有作为,但是他们一直暗中趁着洪灾,在各处以龙王水妖名义收点过河费,倒卖粮食捞钱,倒也没敢做其他出格的事情。
河伯心中忐忑不安,吩咐手下赶紧准备舜帝行宫,将大寨打扫干净,准备迎接舜帝。
次日舜帝大军既来到黄龙山,舜帝让太子均领兵一万驻扎在韩原西南山口。
攀带领一万人驻扎在黄龙山西南,弋羿带领禁卫军五千驻扎在黄龙山正南,随后舜帝在弋羿的护卫下来到黄龙山河伯大寨。
河伯早就率众在此等候迎接舜帝,此时到前面来了一位将军,一身金甲,头盔上面三支红色雕翎,脚蹬飞虎靴,腰扎金丝玉带,背后背着紫彤弓,雕翎箭斜挎,手扶青龙剑,威风凛凛。
来人正是皇宫侍卫长弋羿,他见到河伯道:“从现在开始,舜帝的护卫安全以及大寨的护卫工作将由我接管”。说罢调集一队人马过来,全面接管了河伯的护卫。
河伯见到舜帝来到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