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目睹寝宫内惨烈的一幕时,皆瞠目结舌,不知所措。
“快……快去禀告相国!!!”
消息如烽火般迅速传至董卓耳中。
他侧首看向谋士李儒,沉声问道:“李儒,你如何看待此事?”
李儒捋着胡须,深思熟虑后答道:“此事可小可大,只怕是有人在小皇帝背后布局,意欲拔除我们的眼中钉。”
董卓眼中凶光闪烁:“你的意思是皇甫嵩和那些关中贵族们?”
“看来当初对他们的警告还不够,这些人又蠢蠢欲动,意图对我等不利。”
旋即,董卓下令让李儒火速赶往皇宫查探实情。
李儒疾马加鞭,直抵刘协的寝宫门前。
侍从们见状纷纷下跪行礼。
李儒步入寝宫,一股浓烈的血腥味扑鼻而来。
一名宦官的尸体赫然横陈在地,而小皇帝刘协则满面惊恐地坐在一侧。
“陛下,这人可是您所杀?”
刘协点头,声音颤抖:“他要杀我,我只能自卫反击,最终失手杀了他。”
李儒眉头紧皱,难以相信一个十多岁的孩子竟能徒手杀死一名成年人。
他将视线转向地上的那把鱼肠剑。
“陛下,您就是用这把宝剑杀了他吗?”
刘协解释道:“他持剑步步逼近,我恐惧之下拿起铁铲抵挡,误将其剑击落,掉落在我的脚边。当时我极度恐慌,只想着自保,便捡起地上的剑刺向他的腹部。尽管他推开我,但我已经陷入疯狂,生怕他有喘息之机再行攻击,于是追上去将他扑倒,并在其背部连刺数刀,直至他身亡。”
李儒听罢,虽觉得刘协的描述并无明显破绽,但疑惑的是为何一名宦官竟会手持名剑企图杀害小皇帝?
“陛下,他为何要杀您呢?”
刘协略去铁铲能挖黄金的部分,将事情大概告诉了李儒,并提醒李儒可以询问其他侍从以证实。
李儒叫来几个侍从核实情况,确实与刘协所述大致相符。
他瞥了一眼地上的宦官尸体,冷冷一哼:“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来人,将这具尸体拖出去草草掩埋,尽快清理此处,勿扰陛下休息。”
李儒拾起地上的鱼肠剑,看向刘协:“陛下,这把宝剑暂由在下保管,您不会有异议吧?”
刘协心中虽痛惜不已,但他深知董卓绝不会允许自己持有任何武器,所以也只好默认。
李儒收起鱼肠剑,随即告退,并迅速返回相府,将整个事件原原本本禀告给董卓。
“相国,虽然小皇帝的说辞合情合理,但在下始终觉得有一处疑点难解。”
“一个宦官,怎会有鱼肠剑这样的名剑?而且他如此贪婪,理应珍藏此剑,却为何随身携带?”
董卓听完李儒的分析后,也察觉到其中蹊跷之处。
“这么说来,鱼肠剑并非宦官所有,而是小皇帝撒谎,这剑可能是皇甫嵩、关中贵族或朝中群臣赠予的。”
李儒推测道:“这只是在下的猜测。”
董卓冷哼一声:“看来老夫还需再次出手,震慑这群人!”
“传令下去,召集朝廷所有官员及关中贵族,前来相府参加宴席,若有胆敢不来者,格杀勿论!”
号令一出,立刻引发众人的不满,然而无人敢于违抗,即便是皇甫嵩也只能无奈赴宴。
宴会上,董卓举杯畅饮。
“感谢诸位给面子来参加宴会。”
下面众人虽有不满者,依然起身回礼董卓。
一杯酒下肚后,然后取出鱼肠剑展示于众。
“诸位可识得此剑?”
王允答道:“此乃鱼肠剑,因其能藏匿于鱼腹之中而得名。又称鱼藏剑,为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所铸。”
据说鱼肠剑初现时,相剑师薛烛因感受到其内蕴藏的奇异信息,曾评价此剑‘逆理不顺,不可服也,臣以杀君,子以杀父’。后来,越国将此剑作为贡品献给吴国,从此鱼肠剑流入吴国。”
“世人赞誉此剑为勇绝之剑,使用者若具备一往无前的勇决气势,其威力更能得以极致发挥。”
董卓目光犀利地盯着王允:“哦?王司徒对此剑了解颇深,莫非你是此剑主人?”
王允连忙摆手否认:“在下只是喜好收藏古物,故对此剑有所研究,并非此剑的所有者。”
董卓冷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