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儿子,大儿子也就是王司徒所说的孙坚,小儿子名孙权,字仲谋。”
董卓又问。
“其子多少岁?”
李儒恭敬回道。
“孙策17岁,孙权9岁。”
董卓对此不以为意,自以为孙坚的儿子不过乳臭未干的小童,不足挂齿。
董卓目光扫过众人说道。
“以后,吾为‘尚父’!”
“诸位可有意见!”
朝堂一片哗然,历史上,“尚父”这一称号极为罕见,周武王曾以此称呼姜子牙,董卓此举无疑是把自己比作姜子牙,并暗示自己凌驾于天子之上。
面对群臣的愕然与不满,董卓怒目环视,厉声质问:“怎么,吾为‘尚父’,你们似乎很不高兴?”
群臣皆不敢吱声,脖子缩成一团,纷纷摇头否认。
李儒见状,忙上前恭维道:“恭喜相国,此乃我大汉之福气也!”
群臣连忙随声附和,祝贺董卓。
董卓得意的哈哈大笑,随后封自己的弟弟董旻为左将军、鄠(hu)侯。
侄子董璜为侍中,总领禁军,董姓氏宗族,不问长幼,皆封列侯。
同时命人在距离长安二百五十里,建造一座郿坞。
董卓离去后,群臣纷纷痛哭失声,却无人敢公然表达反对意见。
刘协目睹这一切,深感朝堂大臣懦弱无力,振兴汉室的重任只能自己肩负,于是,他再次扛起铁铲走出宫殿,开始了新一轮的挖掘。
王允带领一众群臣围观刘协,疑惑不解地问道:“近日坊间传闻陛下时常扛铲挖土,不知其中缘由何在?”
刘协耸了耸肩。
“我还能干什么。”
这句话如针扎一般刺痛了在场群臣的心,尤其是王允,悲愤交加,痛哭失声道:“身为臣子竟让天子说出这样的话,是我等无能,愧对我大汉朝廷啊!”
刘协不耐烦驱赶众臣。
“行了,行了!”
“哭回家哭去,别打扰了我挖矿,除了哭还会干些什么!”
王允向刘协行礼。
“臣等就先告退了!”
王允领着众臣离开。
刘协挖了十多次,嘴里开始骂骂咧咧,铲子怎么越升级,越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