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像吊桶大小、雪花般白蛇来。洪太尉见状大惊失色,扔掉了手中的手炉,大叫一声:“我今番死也!”然后往后便倒在一块盘砣石边。
他微微睁开眼睛,看到那条蛇昂首挺胸,犹如惊飙骤起,眼中闪烁着电光。它一动荡就能折断峡谷、推倒山冈;一呼吸就能吹散云雾、吐出雾气。它的鳞甲错乱分明,犹如千片碎玉;尾梢斜卷着,像一堆银色的丝线。洪太尉被吓得心惊胆战,无法动弹。
那条大蛇直接冲到盘砣石边,朝着洪太尉盘绕成一堆。它的两只眼睛迸射出金光,张开巨大的口,吐出舌头,向洪太尉脸上喷出毒气,吓得太尉三魂七魄都飘荡不定。大蛇盯着洪太尉看了一会儿,然后迅速向山下溜走,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洪太尉好不容易才爬起来,喘着气说:“惭愧啊!真是吓死我了!”他检查自己的身体,发现寒毛竖起,比馉饳儿(一种面点)还要大。他口中大骂那些道士:“这些无礼的家伙,竟然敢戏弄朝廷命官,让我受这么大的惊吓!如果我在山上找不到天师,下山后一定要找他们算账。”
洪太尉重新拿起银提炉,整理好身上的诏书、敕令以及衣帽,准备再次上山。正当他要挪动脚步时,突然听到松树背后隐约传来笛声,声音越来越近。他定睛一看,只见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横吹着一支铁笛,从山凹里转了出来。
洪太尉仔细打量那道童,只见他:头上扎着两枚丫髻,身穿一领青衣;腰间系着草编的绦带,脚下穿着麻鞋,鞋上还间隔着草芒。他明眸皓齿,容貌清秀,飘飘然不染尘埃;绿鬓朱颜,神态耿耿,完全没有俗世之人的样子。
洪太尉不禁想起了吕洞宾曾经写过的一首牧童诗,形容得恰到好处: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洪太尉看见那道童笑吟吟地骑着黄牛,横吹着铁笛从山上下来。他连忙叫住道童问:“你从哪儿来?认得我吗?”但道童并不理睬他,只是自顾自地吹着笛子。洪太尉连问了好几声,道童才呵呵大笑起来,拿着铁笛指着他说:“你来这里,是不是想见天师啊?”
洪太尉大吃一惊,忙问:“你只是个牧童,怎么会知道这些?”道童笑着回答:“我早上在草庵里侍奉天师时,听到他说:‘朝中仁宗天子派了个洪太尉,拿着丹诏和御香来山里找我,要请我去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求消除天下的瘟疫。我现在要乘鹤驾云去了。’现在这个时间,他应该已经走了,不在庵里。你还是别上去了,山里毒虫猛兽很多,恐怕会伤了你性命。”
洪太尉半信半疑地问:“你不要说谎?”但道童只是笑了一声,没有回答他,又吹着铁笛转过山坡去了。洪太尉心想:“这个小孩子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呢?一定是天师吩咐过他了。”他本来还想再上山去找找看,但一想到刚才受到的惊吓和危险,差点丢了性命,于是决定还是下山去吧。
太尉拿着提炉,沿着原路奔下山来。众道士迎上前来,请他到方丈室中坐下。真人便问太尉:“您有没有见到天师呢?”太尉抱怨道:“我是朝廷中的贵官,怎么能让我走山路,吃这么多苦,差点连命都没了!走到半山腰,突然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吓得我魂飞魄散。又走过一个山嘴,竹藤里窜出一条巨大的雪花蛇,盘成一团挡住去路。要不是我福大命大,怎么可能活着回到京城?这都是你们这群道士捉弄我!”
真人解释道:“我们贫道怎么敢轻慢大臣您呢?这是祖师在试探您的心。本山虽然有蛇虎,但它们并不伤人。”太尉又说:“我正走得筋疲力尽,准备再上山坡时,松树旁边转出一个道童,骑着黄牛吹着铁笛过来。我问他:‘从哪里来?认不认识我?’他说:‘我都知道了。’还告诉我天师已经吩咐过,早晨就乘鹤驾云去东京了。因此我就回来了。”
真人说:“太尉您错过了机会啊,那个牧童正是天师。”太尉惊讶道:“他既然是天师,怎么会如此不起眼呢?”真人答道:“这一代天师非同寻常,虽然年幼但道行高深。他是世外高人四方显化极其灵验被世人尊称为‘道通祖师’。”洪太尉懊悔道:“我真是有眼无珠没认出真师当面错过了机会!”真人安慰他说:“请太尉放心既然祖师法旨说他已经去了那么等您回京时这场法事祖师也已经完成了。”
听到这里太尉才放下心来。真人随即安排筵宴款待太尉并将丹诏收藏于御书匣内留在上清宫中龙香也在三清殿上焚烧了。当天方丈室内大排斋供设宴饮酒直到晚上才结束。太尉在此留宿了一夜直到天明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