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三国演义白话 > 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刘豫州是堂堂的皇室血脉,当今皇帝按谱赐爵,怎么能说‘无法考证’呢?再说,高祖刘邦起初也只是个亭长,最终却拥有了天下,织席卖鞋又怎么能算是耻辱呢?你的见识太浅薄了,不值得和高尚的人一起讨论!”陆绩无言以对。

又有一个人突然说:“孔明所说,都是强词夺理,都不是正确的观点,不用再说了。请问孔明先生,你研究过哪些经典著作?”孔明一看,原来是严畯。孔明说:“只会寻章摘句的书生,是世上的庸俗儒者,怎么能兴邦立事呢?古代的伊尹耕田于莘,姜子牙垂钓于渭水,张良、陈平、邓禹、耿弇等人,都有辅佐天下之才,难道他们也像书生一样,只会在笔墨之间玩弄文字吗?”严畯低头丧气,无言以对。

又有一个人大声说:“孔明先生喜欢说大话,未必真有实学,恐怕会被真正的儒者笑话。”孔明一看,原来是汝阳的程德枢。孔明回答说:“儒者也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君子的儒者,忠君爱国,坚守正道,憎恶邪恶,致力于使恩泽惠及当时,名留后世。而那些小人的儒者,只会钻研细枝末节,专心于笔墨;年轻时作赋,年老时研究经典;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却无一策。比如杨雄,虽然以文章名世,却屈身侍奉王莽,最后不免投阁而死,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之儒。即使他每天写一万字,又有什么可取之处呢?”程德枢无言以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都感到惊讶。

这时,座上的张温、骆统二人又想向孔明提问。突然,一个人从外面进来,厉声说:“孔明是当今的奇才,你们用唇舌相争,这不是敬客的礼节。曹操的大军已经逼近,你们不思退敌之策,却在这里斗口吗?”众人一看,原来是零陵人黄盖,字公覆,现在是东吴的粮官。黄盖对孔明说:“我听说多说话获利,不如沉默无言。你为什么不把你的金玉良言对我们主公说,却和这些人辩论呢?”孔明说:“各位不了解世事,互相提问,我不能不回答。”于是,黄盖和鲁肃带着孔明进去。走到中门,正好遇到诸葛瑾,孔明向他施礼。诸葛瑾说:“贤弟既然到了江东,怎么不来见我?”孔明说:“我既然侍奉刘豫州,理应先公后私。公事未完,不敢涉及私事。请兄长见谅。”诸葛瑾说:“贤弟见过吴侯后,再来找我叙话。”说完就走了。

鲁肃对孔明说:“刚才嘱咐的话,可不要有误。”孔明点头答应。于是他被引到堂上,孙权走下台阶迎接他,并以优厚的礼节相待。行礼完毕后,孙权赐给孔明座位。文武百官分列两行站立。鲁肃站在孔明的旁边,只看他如何讲话。孔明传达了刘备的意思后,偷偷看了看孙权:他有着碧绿的眼睛和紫色的胡须,仪表堂堂。孔明心中暗想:“这个人相貌非凡,只能用激将法,不能说服他。等他问我的时候,我就用言语激他。”献茶结束后,孙权说:“我常常听鲁肃谈论你的才华,今天有幸相见,敢请教你的高见。”孔明回答说:“我没有什么才学,有辱你的明问。”孙权说:“你最近在新野辅佐刘备与曹操决战,一定深知曹军的虚实。”孔明说:“刘备兵力微弱,将领稀少,而且新野城小无粮,怎么能够与曹操相持呢?”孙权问:“曹军一共有多少人?”孔明回答说:“步兵和水军加起来,大约有一百多万。”孙权问:“难道没有夸大其词吗?”孔明说:“并没有夸大。曹操在兖州时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定了袁绍后,又得到五六十万;中原新招募的士兵也有三四十万;现在又得到荆州的军队二三十万:这样算下来,不少于一百五十万。我以百万来说,是怕惊吓了江东的人士。”鲁肃在旁边听到这话,吓得变了脸色,用眼睛示意孔明,但孔明装作没看见。孙权又问:“曹操部下有多少战将?”孔明说:“足智多谋的人,能征善战的将领,何止一两千人。”孙权问:“现在曹操平定了荆州、楚地,还有进一步的打算吗?”孔明说:“现在他沿江扎寨,准备战船,如果不是想图谋江东,又是想攻取哪里呢?”孙权说:“如果他有吞并的意图,战与不战,请你为我决定。”孔明说:“我有一句话,但怕将军不肯听从。”孙权说:“愿意听听你的高见。”孔明说:“以前天下大乱,所以将军在江东起兵,刘备在汉南收兵,与曹操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经消除了大的祸患,基本上已经平定了。最近又新攻破了荆州,威震海内,即使有英雄,也没有施展武力的地方了,所以刘备逃到这里。希望将军根据自己的力量来做出决定:如果能以吴越的兵力,与中原的曹操抗衡,那么最好早点与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的话,为什么不听从众多谋士的建议,放下武器,向他投降呢?”孙权还没来得及回答,孔明又说:“将军表面上服从曹操,但内心却犹豫不决,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