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进入了九月,天气逐渐变凉。′5-4¨k`a_n^s\h,u,.\c¨o/m·
在这段时间之内,军器监宋钧带着三百多人的工匠队伍来到了金陵,这里面有铁匠、木匠、船匠等各种手艺人,堪称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队伍。
在这个年代,这支队伍的技术完全称得上世界顶级,不说遥遥领先西方,但绝对在大食帝国、法兰克、拜占庭等国家之上,这时候的大唐在各方面都是世界顶级。
除了军器监的人之外,户部侍郎王缙、银监司司丞刘晏也各自带着一部分官吏来到金陵,同时还押运来了上百马车的货币,而这些钱全都是用来支持李瑛发展航海事业的专项资金。
看着一车又一车的货币运进金库,里面既有黄澄澄的金饼也有白花花的银铤,还有沉甸甸的铜币,以及花花绿绿的纸币,这让压抑了将近两百年的江南百姓切实的感受到了地位的提升。
今天的金陵再也不是小小的江宁县,即将成为比肩长安、洛阳、太原的大都会,成为大唐最重要的区域性城市。
陛下花费巨大代价建设的金陵造船厂就是证明,据官方透露出来的消息,这座规模空前的造船厂预计年投入将会高达一百万贯。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搁在太平时期,整个大唐全年的财政支出也不过才两千万贯出头,而光金陵造船厂的投入就占了百分之五,投入不可谓不大。
根据李瑛的部署,江陵造船厂的厂长由军器监的少监欧阳睿担任,副厂长由将作监少监许钧担任,除了从长安带来的三百多名顶级工匠之外,计划从全国各地招募两千名普通工匠参与宝船制造。¨微?趣-小?税, `哽·薪,醉\全*
“厂长这个官职挺好,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李瑛如是说道,于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厂长”职务。
造船厂除了正、副厂长两名主官之外,另外还设有主管账务、出纳的官员,分别由户部、少府监、太府寺的一些郎官担任,办公地点设在皇城之内。
按照李瑛的规定,造船厂既不属于金陵地方管辖,也不属于工部、户部、兵部,更不属于军器监、将作监,而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两名主官直接向皇帝负责,所有财政支出全部由朝廷拨款。
除了规模庞大的金陵造船厂之外,李瑛又宣布在金陵设置“航海司”,由年轻的宦官杨良瑶担任司丞,级别为正四品。
这也是李瑛“弘武改革”以来设置的第四个以“司”命名的机构,前面的三个分别是银监司、巡抚司、市监司。
如果与李瑛穿越前的机构对比,银监司大概相当于证监会、中央银行的结合体,巡抚司相当于巡视组,市监司相当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航海司则相当于海事局。
另外,李瑛计划以后陆续设立专门研究科技的工业司,专门管理道路修建的交通司、专门管理医疗、生育的医卫司、专门负责文化普及的文教司等机构。
一步步将这些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事项分工明确化,将这些部门从较为笼统的工部、户部、太学、太医院等机构中剥离出来。~萝~拉,暁·税_ ~追·嶵¨欣·章,节\
自己作为大唐的皇帝既然已经推动了改革,那就进行到底,将后世的先进制度引进到这个社会,让国家快速发展。
按照李瑛的规划,航海司的衙门永久性的设置在金陵,方便与造船厂进行沟通协调。
这两个机构之间互不隶属,各司其职,造船厂的任务是建造各类船舶,提供给航海司使用。
而航海司的主要职责则是面向全国招募海员,不定期的运载海员进入大海积累经验,探索海洋,搜集海洋资料。
随着金陵造船厂、航海司的设立,昔日落寞的江宁县很快变得繁华热闹起来。
除了李瑛带来的三万军队,以及来自京城的官吏、工匠,从全国各地前来应募的匠人、渔民之外,还有数以万计的商贾、摊贩从四面八方涌向金陵,让这座城市变得商贾云集,车水马龙。
李瑛抓住机会发布圣旨,向全国各地宣布:自即日起,升金陵郡为金陵府,与京兆府、洛阳府、太原府并列,全部由朝廷直辖。
圣旨颁布之后,不仅金陵本地人欢天喜地,全城同贺,甚至整个江南都跟着与有荣焉,欢欣鼓舞。
有人欢喜有人愁,大唐皇帝的这项决定固然让江南士族笑逐颜开,但却也引得关陇地区的门阀深感不满。
他们到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