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五章:持之以恒
西征对于朱雄英来说是势在必得的事情,但目前而言,还是需要静静等待。£¥如}¥文¤网· ?<免>D费{阅·D#读1-
毕竟东南半岛依旧混乱,只有彻底解决了东南半岛的问题,训练出一只大军,大明才能西进。
近些日子以来,体育赛事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洪武大帝每天都会乐呵呵的去给获奖的运动员发放奖牌,奖金。
朱标整天都待在御书房中处理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但相对以前来说,处理奏折的速度已经很快了,毕竟奏折是经过内阁,内廷处审批以后送来的。
朱标只需要简单的过目,了解下近期内各部门都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若是对于内阁,内廷处处理的意见不认同的话,朱标会将自己的建议写在奏疏之上。
内阁,内廷处等会针对驳回的奏疏进行商议,着重参考朱标的意见之后,重新上奏。
约莫午时左右,朱善,汪睿,刘三吾三个内阁大臣前来。
落座以后,朱善将一本奏疏交给朱标,轻声说道:“这是近期内各地新任官员治理当地的情况,请殿下过目。”
自从今年中举的考生赴任各地以后,这是朱标首次接到关于他们的消息。±o兰£t:兰?文?′学{> ?已tμ发-布2=最§?@新?D¤章=¨节e¨@
朱标细细的将这本长达四五千字的奏疏看完以后,抬起头看向刘三吾三人说道:“从奏疏上来看,高丽与徐福相对来说还能太平一点,百姓也比较淳朴。”
话锋一转,朱标说道:“吕宋,渤泥,爪哇,苏门答剌,满剌加这五个区域内的百姓,也基本比较服从管理,没有闹事及打架斗殴的现象,基本也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足为虑。”
“独独占城,澜沧江、暹罗、高棉和绵中等区域内的百姓受当地酋长,宗教首领等影响,时不时的发生冲突。”
朱善拱手说道:“目前华云,费聚等将军已经带着十万兵马去了,不知军演的情况如何?”
朱标摇摇头说道:“目前还没有接到布政使司和藩王们的奏疏。”
“依老臣的意思,华云等将军带着兵马前去军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那些酋长,宗教首领一些压力,倘若他们还执迷不悟的话,为了当地的太平与安宁,朝廷是可以派兵镇压的。”
朱善缓缓说道。
刘三吾轻轻一笑说道:“大明乃礼仪之邦,但也不是什么事情都会容忍。”
朱标深吸一口气说道:“诸位大人言之有理呀。”
“之前朝廷已经决定未来会继续西进,前提是必须要彻底的解决东南半岛混乱的局势,若不然,西进之事怕是要往后延迟。;/0[]0£¥*小t&说e??网? ???首1*¢发±e”
朱标叹了一口气说道:“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古人诚不欺我呀。”
听着朱标这样的话,三人尽皆笑出声来。
闲聊几句以后,朱标脱口说道:“先看看军演以后的效果吧。”
刘三吾三人离去以后,薛祥匆匆而来。
当朱标细细的看完薛祥递来的奏疏以后,满意地说道:“依着奏疏上所说,运河疏浚进行的很顺利。”
薛祥拱手说道:“今次承包运河疏浚的富户与地方官吏互相配合,运河疏浚,堤坝加固一事进展的很顺利,也没有以次充好的现象。”
“运河之事于朝廷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只要是运河疏通,堤坝加固,南来北往的商船,漕粮等就可以畅通无阻了,这是好事情。”
话锋一转,朱标说道:“近期辛苦了。”
“此乃臣之本分,不敢言苦。”
待得这番话落下以后,薛祥又看着朱标拱手说道:“臣还有一件事情,不知当不当讲。”
朱标放下朱笔,看着薛祥,一脸温和地说道:“薛尚书有事直说就行,孤又不是那种听不进臣子谏言的人。”
薛祥松了一口气拱手说道:“其实臣是想举荐一个人。”
“举荐一个人?”
薛祥拱手说道:“此人名为宋礼,洪武八年以明经科中举踏入仕途,初任平遥县丞时,就针对当地汾河支流因泥沙淤积引发洪灾的事情,亲自带领百姓疏浚河道,其创造性的使用“束水冲沙法”,在河道狭窄处修筑石堰,利用水流冲刷河床,使得困扰百姓多年的水患得以缓解。”
“此外宋礼主持修建了平遥城外的护城渠,将雨水引入农田,变水害为水利,这些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