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黎在涿鹿之战后,蚩尤战败,发生分裂,一部分归于炎黄联盟,一部分被少昊集成入了东夷集团,而后世有史料认为,秦人的祖先为东夷人
要是说蚩尤和九黎是异族,不属于华夏,那这回旋镖最终很有可能会打到秦人自己身上。
且这般讲也不利于华夏团结,大秦现在的版图连后世的疆域都未拿全,而那些地方有许多自九黎分裂出去后所演变成的部族,将蚩尤和九黎定为异族,岂不是这些部族也得给定成别家之人?
这不利于日后大秦取夺这些地方,对这些部族进行治理,何况本就是一家人!
那名西域小国政要赶紧致歉:“是在下失言,还请见谅!”
秦人翻译道:“摩相不知此事,会有此想倒也正常,然还望摩相日后莫再出此言。优品暁税罔 勉费阅黩”
西域小国政要赶忙保证今后不会再说这话,周围其他国家的政要听了这番谈话,均生出同个念头:一定要好好了解秦国的历史,可不能也犯下这种错误。
逐鹿之战后,平台上开始表演黄帝被诸多部族奉为共主,治理天下时发生的一些事,平台上换了许多道具,乐声也不再激烈充满战斗气息,而是愉悦轻快。
一人坐于地上,面前摆着诸多石板、木牌,其似乎想到了什么,开始用一柄石刃在木牌、石板上刻写着种种符号,只是因距离远,观众席上的看不清其刻的是什么。
这时,竟还有女子登台,其穿着兽皮和草裙,与另几名女子行走于以道具做成的树代表的林间,忽然在某棵树上注意到了什么,停在原地认真观察。
秦人翻译又给诸国政要讲说道:“这是在黄帝治下,古之圣贤仓颉在造字,有仓颉造字,才有我大秦今日所写之文,所书之字!然仓圣所造之字还很粗浅原始,我大秦今时简书(后世简体字)乃李念公子改造而出,公子之功不下于古之圣贤!”
诸国政要听了秦人翻译话后,再次认识到了那位李念公子在秦人心目中的地位,是能和古之圣贤相比的绝世大才,在今后也会成为一位留名于史的圣贤,可惜这般大才属于秦国,不归他们!
李念要是知道秦人翻译在诸国政要面前吹嘘他的功绩,定会无言:他的功绩哪能仓颉相比,人是从无到有,从零到一,而他不过是占了来自后世的便宜,偏生他还不能解释,只能承受这些其实不属于他自己的功绩。
秦人翻译又道:“那女子是黄帝元妻嫘祖,她见蚕吐丝结茧,发明了养蚕,若无嫘祖,我等或许还在穿兽皮、着草裙。”
虽确实会有影响,但不会有秦人翻译说的这么严重,就算嫘祖没有发明养蚕,人们也不会一直穿兽皮、草裙,会逐渐发现麻、棉等物可成衣,会用动物皮毛制作成衣服。
诸国政要又看到那名饰演炎帝的男子背着个背篓,这走走,那停停,不时俯下身从地上采一树叶、拔一株草(道具),放到嘴中品尝。
这个炎帝在品尝树叶草片,这又是什么用意?
秦人翻译讲说道:“这是‘神农氏尝百草’,炎帝也称‘神农氏’,炎帝先祖的功绩之一便有尝百草之功,使华夏知晓哪些草木有毒,哪些草木可为药,结束了华夏万民患病只能硬熬,无药可用的时日。”
这功绩还真是伟大,无怪秦人对其这般尊崇,在数千年前,秦人的祖先就已开始寻药治病,反观他们的祖先,在那时候在做什么?
由于演出时长须得控制,且某些历史以大秦现在的技术也难以表现出来,只能被删减去,代表炎黄的人马从平台上退下后,演出直接跳到了大禹禅位的那一幕。
之所以会跳到这幕,是因大秦宗室所认的先祖为“益”,也称“伯益”,其祖父为业父、祖母为女修,父为大业,母为女华。
这几位可能不太熟,但若说业父曾祖为少昊帝,女修祖父为颛顼帝,一下便知益的背景来历深厚!
益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故受舜帝赐姓为“嬴”,并将女儿许配给益为妻,这便是大秦宗室的起源,也是要跳到这幕的原因,要演出展示大秦的源头。
只见台上,饰演大禹的演员表示自己年迈,恐活不了多久,欲为天下择选新继任者,可原本选定的皋陶先一步大禹离世,大禹只能重新选人,想到了曾协助过他治水的益,知此人品德出众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