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局、船舶司两处,还把军屯学,军屯管理都牵扯其中了。
甚至以此为引,为后续调改军屯谋定了基础。
当然这前提是先将军器局、船舶司的事做扎实才行。
曹昂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人与人的差距,就是在这里体现出来的。
曹昂深知,诸葛亮的这份方略,不止是着眼于当下那么简单,更是为今后进行了布局,毕竟军工体系不可能只局限于某些地方,眼下曹氏所辖地盘,是在黄河及长江沿岸,可以后呢?
这控制的地盘更多。
倘若只局限于一些地方,等到将来需要大规模换装时,难不成就靠这些地方进行运转,这不是在浪费资源和时间吗?
曹昂合上公函,深吸一口气,看向诸葛亮道:“既然孔明有此方略,那就放心大胆的去推行,该怎样做,孔明自行决断即可。”
诸葛亮的表情变了。
他没有想到曹昂会给他这等信任与权限。
讲一句不好听的话,如果他真要从中做些什么,这是会对曹昂,甚至是曹氏,产生深远影响的。
只是诸葛亮哪里知道,曹昂是以此来收他的心。
诸葛亮是可以做些什么,但这对他本人,对诸葛一族,又有什么好处呢?
曹昂就是要叫诸葛亮明白,对于他信任的人,他是无条件支持的,哪怕是需要耗费大量钱粮,但只要能见到对应成效,那他一定会全力配合的。
“不过孔明,某需要一个期限。”
曹昂盯着诸葛亮,继续道:“毕竟就今下的形势,跟江东那一战恐长不了。”
“一年,亮能使军器局,船舶司有变化。”
听到这话,诸葛亮表情正色,看向曹昂道:“能满足部分军需所求,两年,不管公子需要多少,军器局、船舶司能按期交付所需部分,前提是公子能满足军器局、船舶司一应所需。”
“好!”
曹昂拍手说道:“那某就拭目以待了!!”
斗志,在诸葛亮心底生出。
他也很想看看,在他的执掌下,军器局、船舶司到底能有怎样的变化,而在此基础上,与之相对的军屯学及军屯,又能带来怎样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