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不再专属于贵族,就更加令人疯狂。
要知道,即便是在极为团结的蛮夷人内部,也是存在着非常分明的等级制度与贵贱之分。
贵族掌握着大漠上最多最富饶的资源,衣食无忧,平民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两方之间历经百年的摩擦,矛盾本就极端尖锐。
此番,终于听到上神说要眷顾平民了,又岂能不疯狂?
没多久。
在三叩九拜的大礼完毕后,蛮夷百姓如潮涌般退去,顷刻间消散无影。
但并非一去不返,不用很久,他们将带来更多的信徒,更多的平头百姓,接受神邸的赐福。
而李宣在给莫如烟二人的“台词”中,巧妙地利用了“法外化身”这个字眼,为即将同时出现的两位圣女做铺垫。
李宣深知,莫如烟根本就是真的圣女,圣女是不可能独自出行的。
在那座遥远的圣城那边,肯定还有一个和她长得一样的真圣女。-g/g~d\b?o,o?k¨.!c!o*m\
抛开二人为何如此相似的原因不说,这事情是无法隐瞒的。
换句话说,当莫如烟以圣女的身份出现后,圣城那边得到消息,肯定会让真圣女出来辟谣。
故而,必先为二人的同台对立找好借口。
“法外化身”的意思,等同于圣女施展神力,将自己的化身降临到了铁勒部。
以后当两个圣女各执一词,同台对立时,也就有了“圆场”的说辞。
至于,莫如烟有可能会被揭穿一事,李宣却丝毫不担心。
莫如烟代表的是蛮夷平民的势力,只要能实质给广大民众夺得利益,民众就会选择支持她。
当利益被捆绑之时,真假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
重点就落在了利益之上,哪个圣女能为已方阵营争取更大的利益,哪方阵营就会为她拼命。
而自古往今,百姓永远都比贵族多。
贵族虽掌握资源和武器,平民却胜在人数多。
平民信奉莫如烟,贵族支持莫不悔,双方利益产生冲突下就必然会割据分裂!
李宣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乐见蛮夷平民和贵族之间的对立。
两天后。
大量蛮夷百姓开始去而复返,聚集到大营前黑压压一片,十里看不到边。
李宣在确保莫离的前线部队有基础物资下,下令将大营为数不多的粮草拿出来,分批发放给蛮夷百姓。
即使平时没有战争,先天条件贫瘠的情况下,蛮夷百姓都食不果腹,更何况蛮夷贵族为了发起征战,早就预先搜刮了一遍,将平民的物资都拿走了。
这时候,为了塑造莫如烟这个假圣女的光辉形象,就不得不开仓放粮,善待蛮夷百姓。
纵然李宣自己也已经囊中羞涩,也不得不为...
善待蛮夷百姓,他们才会更加信奉莫如烟,才会跟着她的“神谕”走。
一众平民得到恩惠,在对莫如烟感恩戴德的同时,也逐步对李宣所部卸下敌意。
毕竟现在“圣女”说,大樑人是友军了,更何况带领友军的主将,还是“昆仑上神”?
之后,莫如烟开始每日集会,按照李宣杜撰的“台词”对铁勒三部的平民进行洗脑,并颁布各种有利平民的政策。
宣称铁勒三部将得到优待,废除这里的所有贵族制度,绿洲资源均分,并任命平民首领,组建底层新势力。
而这需要一定的过程,想让平民接受新秩序,并非三言两语就可以做到。
又过十天。
李宣已然无法目测出到底有多少百姓聚集到大营周边,预计整个铁勒三部的七成居民都来了。
而达到这样的平民规模,说明时机已经成熟。
是时候让蛮夷人见识一下“神力”的厉害了,而且营中的辎重已经无法继续支撑大军拖延战局。
李宣将六麻子和蔡坤叫进大帐,同时命令亲卫团下达准备拔营的将令。
“麻子,前线的战况如何,莫离可还能撑得住?”
他问道。
从北域关进军时,莫离先带兵出发,李宣紧随其后。
占领铁勒三部绿洲后,大营驻扎下来,莫离便负责领兵在外围驻守,形成防卫圈抵挡另外七部大军的进攻。
至今未曾回过大营,与李宣只是通过斥候联系。
六麻子回道:“我军防守圈一再退缩,但莫离不愧为大樑名将,目前还能坚守。若补给充足的话,便不会是现在这个局面。不过却也无法再坚持多久,前线已经断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