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和孩子们手握着绳子,远远地看着有鸟儿从远处飞来。
南门这边有一小片树林,里面大部分是移栽的果树,冬季也有一些鸟类没有迁徙或者冬眠,它们会在田野、树林里寻找一些草籽、果实果腹,视力都是很好的。
看到张洪布置的陷阱下面有谷子,毫不犹豫地飞下来,落在筛子下面,一边吃着谷子,一边警惕着打量着周围,只要有东西靠近,立马就能飞走。
这是这些鸟类躲避天敌猎杀的手段,也是他们敢来吃谷子的依靠。
不过与人类相比,它们的应对方式就很单一了。
等到筛子底下有了好几只鸟在吃东西后,张洪将绳子猛地一拉,木棍应声而倒,支在木棍上的筛子也落在地上,躲闪不及时的鸟类有好几只没罩在了里面。
“成功喽成功喽,”孩子们兴奋地跳着鼓掌,“族长族长,真厉害。”
张洪也很开心,说明鲁迅先生的方法很靠谱。
这些鸟以麻雀居多,对于这种毛茸茸的小家伙们,张洪没有吃它们的打算,而是让孩子们摸一摸之后,就给它们放归野外。
不是张洪爱心泛滥,而是这些鸟类身上总会带着一些病毒、细菌,摸一摸还好,要是吃下去,指不定能得什么病出来,毕竟后世很多疾病引起的原因,就是食用这些野生动物。
除了麻雀外,还有一种体型更大的鸟类,就是野鸽子。
张洪让人送来了装鸟的小笼子,把这些鸽子给放了进去。张洪有人工繁殖、驯养这些鸽子的想法。
鸽子可以驯养成肉鸽和信鸽,对于肉食不怎么缺的熊部落,驯养成信鸽的价值无疑更大。
在前世,信鸽被人类使用了好几千年,直到二战,信鸽的作用依旧很大,甚至在民间,都有很多个人和机构专门培养信鸽,组织各类信鸽比赛。
张洪小的时候,家里就落下过一只受伤的信鸽,他还照顾过很多天,小时候不明白它们腿上绑着的号码牌的含义,直到长大后偶然看到信鸽比赛,出于好奇搜索了一下,才知道信鸽的一些知识。
当然在原始时代,没有人比张洪更清楚这些小家伙们的用法。
孩子们的欢呼声持续了好几天,直到另一场降雪把扫开的空地给覆盖住,这支原本只有几个小孩后来发展到几十人的队伍,才被张洪下令解散。
收获不小。
被抓住的除了麻雀、野鸽子、斑鸠外,还有几只八哥和其他叫不上名字的鸟类。
既然不是为了吃肉,那也没必要弄死这些小家伙的生命,于是让孩子们摸了摸之后,这些鸟就被放归大自然了。
除了野鸽子。
随着部落领地的不断扩大,信息传播的速度也要跟得上,而且张洪这两年要开始计划着把周围的部落都纳入到熊部落的势力范围里面,那跟各部落建立沟通交流就十分重要。
另外,如果再有像冬天外出长时间在外面的情况,定期放飞鸽子回来,也能让留在部落的族人们放下心,掌握一些外出队伍的动态。
鸽子送信的原理是利用鸽子的归巢本能。
鸽子会在出生后或者被人类驯养后,对自己的巢或者住所产生强烈的依恋,无论飞到哪里,都会想要回到自己的家。
当然以上的说法都是人们美好的想法。
实际上鸽子能够送信,取决于这只鸽子能不能找到回家的路。
鸽子是如何找到回家的路的呢?后世科学家们多年研究,发现鸽子有多种导航方式。一种是利用地球的磁场,鸽子的头部有一些含铁的细胞,可以感知磁场的方向,帮助它们确定南北方向。另一种是利用太阳的位置,鸽子有一个生物钟,可以根据太阳的高度和角度判断时间和方向。还有一种是利用地标,鸽子会记住沿途飞行时看到的山脉、河流、建筑物等特征物,作为参考点。
当然,鸽子也会受到风力、气候、视觉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并不是每只鸽子都能成功送达信息。
还有不少以鸽子为猎物的猛禽,比如游隼,在部落附近就曾见过他们的身影。
被抓到的野鸽子有20多只,虽然一时半会分不出来公母,张洪还是决定在鸡窝旁边再搭一个大一点的笼子,周围围上网,让这些鸽子住在里面。
每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让他们对这里产生依赖,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可以逐渐地打开鸽子笼,让它们飞出去,看是否可以再回来,如果回来,就说明驯化差不多算是成功了。
等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