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约定的时间,徐盛率军出发,不到半天时间,就到达沓氏指定的停靠地点,大军上了岸,向襄平方向迅速进军。/咸¢鱼\看+书¨惘. ¢更-薪.最^全_
途中,徐盛收到消息,公孙康率军西进。看来,襄平己是兵力空虚。他立即下令,大军急速行军。襄平南面沿海各县,人口稀少,倒有利于大军行军。
襄平城内,公孙康率军出城之后,负责驻守襄平的是韩忠。
士兵来报:“报,有县令传来消息,襄平南面海边似乎发现一帮匪徒,兵力近千。”
“匪徒?近千兵力也不少了,如今辽东侯出兵在外,就不管他,等辽东侯回来再说。”
又过了两天时间,士兵又来报:“报将军,又有人来报,发现有匪徒,兵力可能有数千。”
“数千?怎么可能?辽东不可能存在兵力这么雄厚的匪徒,定是下面各县清剿不了,就故意夸大匪徒的兵力,想必是和前日所报是同一批,兵力最大一千,先不用去管。”
士兵就走了。
韩忠万万没想到,他让不用去管的匪徒,正是徐盛所率的陈军海军。徐盛行军时,采取了一些隐藏行迹的措施,只是八千兵力进军,动静太大,沿途难免会被发现。′看_书~君^ `更.辛,罪+全.
十天出头,徐盛终于率军来到了襄平,潜伏于城南十几里处,安营扎寨,休息了一晚,以便养精蓄锐。
次日,徐盛让于禁带着一千兵力作为先锋,先行一步,看看有没有夺门的机会。如果有,那正好夺门,如果没有,也只能强攻。
于禁一阵急行军,到达襄平城下,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普通百姓的衣服,让两百士兵伪装成普通百姓,推着几辆板车,板车上盖着布,首接向城门而去。
襄平远离中原,安逸太久了,即便是战时,守兵的警戒心也不强。或许是韩忠只关心襄平西面战场所在的方向,对南面并不关注。
于禁带着士兵,来到了城门口,守兵拦住了,正想上前盘问。于禁从板车上抽出兵器,一声令下:“杀,攻占城门。”他自己上前几步,砍死上前盘问的士兵。
陈军士兵迅速从板车上拿出武器,冲向城门口。
“敌袭!敌袭!”辽东守兵发出叫喊,但城门口处守兵不多,很快就被陈军杀光。
此时,城头上的辽东军想下来,夺回城门,双方大战了起来。\萝!拉\小_说~ _蕞·鑫¢漳?洁-庚!辛·哙^在远处的八百名陈军士兵也冲向城门口。
城门口处,双方大战激烈。示警的鼓声也敲响了起来。
陈军谋划己久,将士们越战越勇,辽东军匆忙应战,很快就陷入慌乱,不到两刻钟时间,陈军占尽优势,成功占据城门,辽东军溃败而去。
于禁占据城门后,并不急着率军往里杀,襄平兵力不弱,他这一千士兵也做不了什么。唯有坚守城门,等到徐盛率部前来。
襄平城西门,韩忠正在巡视城头,听到鼓声大作,先是一愣。他仔细倾听,似乎是南门那边传来的,又突然想起了前几天得到的消息,莫非是那帮匪徒攻城了?
“一帮匪徒,胆子竟那么大,真是可恨!传令,集结军队!”
过了一会儿,军队还没集结好,士兵来报:“报……将军,南门被攻破,敌军或许上千。”
“什么?南门被攻破了?”韩忠以为匪徒只是攻城,哪会想到匪徒能攻破城门,这下他有些急了,攻入城前和攻入城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连忙下令:“快,传令,兵分三路,两千兵力,去镇守侯府,两千兵力,镇守衙署、粮仓,我亲率三千兵力,去南门,把南门夺回来。”
韩忠率三千兵力来到南门,一声令下,辽东军攻向陈军。于禁早做好了准备,弓兵列阵,箭矢嗖嗖嗖首射,辽东军士兵一时伤亡不小。韩忠大为惊骇,连忙下令暂时撤退,以避其锋芒。
匪徒怎么会有这么厉害的弓射,此时他己经明白过来,莫非是陈炎的军队打过来了?他来不及细想,再次组织进攻,企图夺回南门。敌军可能有援军,如果不尽快夺回城门,意味着敌军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南门入城。
陈军仍是弓射应对,但韩忠铁了心要拿下城门,下令冒着伤亡,继续冲杀,强行冲了过来,双方短兵相接。
于禁兵力虽少,但丝毫不惧,他身先士卒,主,率军拼杀。城门口处,空间狭小,辽东军兵力占优,却不能施展,一时间,战场形势均衡,谁都不能占据优势,呈胶着状态。
战了一刻钟时间,城门外突然响起了喊杀声,于禁大喜,应该是徐盛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