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奇兵过于松散,哪怕个顶个厉害,在人数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也如同散沙般指望不上,正军六十九人要面对两百敌人,胜算不可谓不渺茫。
简言之,形势糟糕透顶。
林骁想向教卒请教如何作战,东馗愚但笑不语,摆明了要他们自己想法子去打,不过东馗愚指了指立在旁边的旗帜,算是给了提示,尽管林骁不明其意。
她又去寻孙二,问老兵想怎么打,结果孙二道:“老实说,我们正军已将你们奇兵三十一人排除在外,此次合战操练正军不会给奇兵下任何指令,你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我们不会配合也不会驰援。”
“彻底割裂队伍?”林骁皱眉,难免有几分被轻视嫌弃的恼怒,“那你们有多少把握能赢?”
“一成。”孙二答完扭头就要走。
“不再考虑?我们奇兵可以配合你们……”
孙二挥挥手,脚步不停,言辞相当直白:“你们现在是累赘,我们带不起。”
属实刺耳,林骁攥紧拳头,深吸一口气,压住怒火。她不得不承认孙二所言不差,现在的奇兵属于空有一身蛮力而无法使劲,正军如果强把奇兵带上,十之八.九会破坏己方阵型,使自身陷入混乱,何况奇兵松散到难以组成一军。
等等,一军……难道说,旗帜所指的是这个?
松开紧握的拳头,林骁有点了悟,当下奇兵最大的问题是松散,松散源于无有队率,就算举起旗帜也没有人去在意,有旗形如无旗。
那么反过来说,只要有人能整合奇兵,能将分散的点串成线,能让旗帜被看见,奇兵就能发挥作用。这样的人无疑得是具备将军资质的统率者,林骁自然想做这个人。
问题是她该怎样做才能把在这二十多天里互相视作对手,谁也不服谁的组整合到一起?
去找各组组长商量?不行,他们一定会争统率者的位置,轻则吵嚷互骂,重则大打出手引发混战。
把组长都揍一顿?不行,一打九她很难手下留情,万一打急眼怕是会闹出人命,往小里说也还是会引发三十一人混战。
再者强扭的瓜不甜,强凑的队伍实际上仍是一盘散沙,兴许还会因为内讧而互相拖后腿。
礼与兵皆不行,林骁抓抓头发,打算去找师傅三人,集衆之智总归能在开战前想出法子吧……
并不能。
尚且稚嫩的四人只会动口和动手,且如林骁所料,各组组长大多谁都不服谁,唯二不争抢的亦不同意强凑一军。
于是直到双方列阵开战,糟糕的境况依旧未得到半点改善。
“呜——”
合战号角刚吹响,双方皆未动,皆谨慎地观察对手,可见敌方不会因人数之差而轻敌。
林骁同样趁机观察敌我双方阵势。
我方正军人少,没有分横三军,而是纵三军锥形阵,两杆旗帜在中军,我方队率——那位颇是沧桑的老兵在中军做指挥。在前领锋者是孙二,其身后自两翼至尾皆是魁梧健壮者,颇有威慑力。
锥形阵乃强攻之阵,锋锐,两翼强横,由锐锋钻出缝隙,强横两翼扩大战果,顺利的话能将敌军阵型撕裂分割,直捣黄龙。可一旦锋不利冲不破人墙,那么很容易导致前中军主力消亡过快,后军疲软进退两难,尤其是以少打多,冲不过去基本就是全军覆没。
敌方则是平平无奇的横三军方阵,人墙颇厚,攻守兼备,队率缩在最后方,三杆旗帜亦尽数集中在后方,左中右三军各一杆。
这场合战所有人都是不死兵,胜负条件是夺得敌军所有旗帜,被夺走旗帜的军队即算作溃败,须撤离战场。其他队在号角再度吹响前不可进攻,但可重整阵势。
由于我方正军两杆旗帜皆在中军,是以只要有一杆旗帜不倒,正军就能继续作战。同理,林骁手中这杆象征奇兵的旗帜也不能倒,否则全部奇兵都得撤离。
依敌军横三军人数分布,林骁认为正军首先冲击人数最多的中军是比较好的选择。假如夺旗成功,可以趁着敌方中军溃散人员撤退的间隙变方阵,稳固战果,转攻为守。
之后在敌方左右两军齐攻正军时,奇兵即可多方袭击,扰乱敌方阵型的同时寻找机会夺旗。
这是最顺利的情况,是林骁所能想到唯一以少胜多,以散胜整的办法。
而这办法的前提是正军能冲过去,还不能被敌方左右两军包围。抢先机很重要。
刚思及此,一阵激荡的鼓声突如其来,伴飞沙高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