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死了一个西狼忠,朕就要减税。若以后再死个谁,朕是不是还要每年向他们进贡?”
姬蓉大惊失色:“父皇,西狼忠在北地如同国师一样的存在,他上任后,教导百姓养畜耕地,将收成提高了数倍,北地所有百姓都很爱戴他。这样的人如果死在皇城,消息传回北地,后果将不堪设想!”
姬盛摆摆手:“所以啊,收成好了,就更应该加大税收了,岂有减税的道理?”
长达一个时辰的觐见,姬蓉用了各种皇帝能够接受的话术,但冷漠的君王却没有听从半分,甚至宽恕了太子,“朕就说,朕的儿子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长居高位,原理民心,私以为在海上航行一风顺水惯了,便无限挑衅汹涌的漩涡。殊不知,一旦冲进去,势必船体崩塌,死无全尸。
就在刺杀夜当晚,西狼忠被刺客刺中胸腔,血流不止。彼时,他捂着伤口,擡头望了眼半空的残月。
“皇城风月,不如北地大漠。”他感叹。
随从走到他身边,叹道:“故地有月明,何羡异乡圆?”随后,看向他的伤口,“真的不包扎一下?”
西狼忠的眼神十分坚毅,宛如立在风雨中坚不可摧的石像。他望着夜空,望着这片跟北地风光无法比拟的夜景,心中突然萌生一个决定。
“当年,大王三拜窑洞,请我出山,许我高官贵族之位,我却未能报答大王知遇之恩,反而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五年以来,赋税年年加重,乡野间饿殍满地,官道中冻骨横生。殊不知,我是来救民的,还是害民的。”
随从不忍心,“大人莫要自责。北地民不聊生,皆由朝廷的赋税一年胜过一年,大人上任之后,推出《耕地九策》《削富济弱三则》《农牧三分法》,百姓的生活已然改善许多。只是......正如大人所说,朝廷若不减税,揭竿起义是唯一解放百姓的选择。”
然则,北藩王对朝廷忠心耿耿,怀着一副仁义心肠,一直在起义的边缘犹豫。
西狼忠的眼神越发笃定,望着残月,月中所见,全是当年北藩王请他出山时的情景。於是心下决定:
“吃药,有药引,若要大王起义,我愿意做那个药引。”
他被朝廷中人杀害,北藩王才能彻底感受到朝廷的无情,也能事出有因揭竿造反。一如当初凤雏殒命落凤坡,卧龙刘备定西川。
於是,震惊整个容国王朝的驿馆惨案发生。北藩王得知消息后,数度昏厥,在西狼忠之尸身运回北地后,终於决定发兵起义。
历史上,人们也将这个典故总结为一个成语——忠公赴死,用於形容那些为报知遇之恩不惜献出生命的高风亮节。
北地位於容国与蛮疆国的交接,是擅长征战的游牧民族。藩王西狼宙发兵20万杀进南方,短短一月就拔下十城,势不可挡。
长公主府,姬蓉每日都吃的酒水被换成绿豆汤,吃得她口中寡淡。再加上前方战事吃紧,她许久没有上场的银龙盔甲生了灰尘,饭吃在嘴里更不觉得香了。
“北柴。”饭后,某人鬼鬼祟祟地替下人来给北柴上茶,殷勤得不行,“之前我想去请战,你说时日未到,父皇不会答应,要等七日。现在到了吧?”
北柴回头,侧着瞧了她一眼,淡淡道:“这才六日半,明早才到七日。”
“可,可就差半日,有多少差别呢?”
“公主觉得我故弄玄虚?”
“啊不不不......那,我知道你神机妙算,很多事情都在你的掌控之中。但是,左右就差半日,父皇那边哪有那么大的态度反差?要是今日不让我去,那明日他就愿意啦?北柴,好北柴,你就让我今日进宫如何?大不了,你给我写个稿子,见到父皇应该说什么,每句话我都照你的来。”
北柴闻言,慢条斯理地收拢白玉骨扇,身子转了回来,鹤袍翩翩,纤长的手指掂起袖珍茶杯,清风拂袖,单薄的唇动了动:
“不行。”
於是,姬蓉只能乖乖听话。
她不理解,也就半日的差别,皇帝的态度哪能那么快就转变?
谁知当晚,前线传来急报。挂帅出征的老将刘赋城池失手,败走原守道后不堪羞愤,自刎而死。
如今,皇帝正正需要一个能抵挡北地大军的将才。
得到消息后,姬蓉终於明白“七日之期”的含义,不免心中更加佩服:“北柴,你是怎么算定,七日后刘老将军会殉国的?”
对此,北柴只是轻飘飘地摇了摇白玉骨扇:“天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