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北地,初露锋芒(一)
且说北柴思辨如神,算定七日后,前锋老将军出师不利自刎而死。果然,七日之期凌晨,前线传来丧报。朝中一时没有可堪大用的将领,姬蓉便看准了这个时机,进宫请战。
恰逢太子想戴罪立功,见姬蓉请战,自己也不甘示弱,当即表明自己也愿带兵打仗,平覆北地叛乱。
而这一点,同样在北柴的推测之中。
“为什么?太子从未带过兵,马术骑射更是中庸。之前我率领十万兵马平息西部战乱,他未置一词,可见他根本不会带兵。”
进宫前,姬蓉对北柴的推论百般不解。
彼时,北柴用挑具拨了拨灯芯,光线亮了一些,映照着那双睿智的眼眸,格外明亮。
“虽说西狼忠死於自尽,但太子若不行刺,这出悲剧便不会发生。何况刺客一事让皇上天威震怒,引发的北地叛乱更是棘手。”
姬蓉懂了一些:“言之有理,父皇发了好大的火,太子若想重新博得父皇喜欢,确实该做些什么。”
北柴提醒:“不止。”
“还有?”
“还有,公主你。”
“我?”
“公主此前平覆西部战乱,大功赫赫,反观太子毫无建树。如今你去请战,若平覆北地叛乱,那么,你今后的势力大增,对他的地位,将会构成庞大之威胁。”
姬蓉陷入沈思。若说太子一脉对她产生杀心,便也是从她平乱大战全胜。当朝皇子寥寥无几,唯有一个二公子姬永,如今只有九岁。更小的,便是连路都不会走的三公子和四公子,对太子构不成威胁。
即便如此,但太子屡屡犯错,反观姬蓉带兵打仗无一不行,对比之下,皇帝难免会有成见。往后若是从哪位王爷膝下过继几个皇子,他便更没有登基之日。
故而,姬蓉要做什么,他必争必抢。
姬蓉犯难:“若如此,父皇必将让他带兵,我岂不是要两手空空地回来?”
北柴在灯下回眸,胜券在握:“我有一计。”
於是,姬蓉附耳过去,听取这天亮之后即将实施的计谋。
退朝后,养心殿。
皇帝卧躺在榻上,枕在一妃嫔的大腿,吃着从纤纤玉手剥出来的葡萄。屏风对面,姬蓉跟太子姬坤分别跪在地上,两手合握在身前,一边行礼一边请命。
“你们两个都想为朕铲平叛逆,很好。”皇帝在温柔乡里惬意满满,抽出一丝空隙料理国事,“只是么,如今北地的乱军气势如虹,尤其占领了魔窟岭和陈阳关这两处要地,恐怕,不是这么好对付。”
姬蓉瞥了太子一眼,果见其两眼空洞,显然不知这两个地方的重要性,於是道:“魔窟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我朝地域外军的一道要塞。陈阳关虽然位於平原,但由於北面环水,交通便利,乃是我朝北方的贸易之眼。”
听完她的评述,姬坤立即接话:“没错,儿臣以为,魔窟岭易守难攻。相较之下,陈阳关地势平缓,且叛军刚刚占领,根基不稳,易攻许多。”
皇帝赞同地嗯了一声,慵懒的声音透过屏风传来:“嗯,太子很有见地。看来,太傅平日教你兵法,你受益颇多。”
“谢父皇赞赏!”
姬蓉对父子二人的反应早已预料,依照北柴与她的计谋,接着道:“既如此,儿臣愿意领兵,攻下魔窟岭,为父皇建功!”
话音一落,太子果然慌了:“父皇,儿臣也愿带兵攻打魔窟岭,准让叛军有来无回!”
闻言,皇帝终於擡手,让妃嫔按摩的动作停下,脑袋离开柔软的大腿,坐了起来。
“你们都想打魔窟岭?”
“没错!”
“没错!”
“可是,魔窟岭地势险峻,恐怕带十万兵马,也不能攻打下来。”
姬蓉拔高声音:“儿臣愿立军令状!”
太子不甘示弱:“儿臣也愿立军令状!”说着看了眼姬蓉,又道,“父皇,让儿臣去吧,妹妹始终是一介女流,若派她攻打魔窟岭,而我去打陈阳关,岂不让天下人耻笑,说我大容王朝没有男丁可用,派一女子出兵?”
这话说动了皇帝,於是谕旨一摊,洋洋洒洒写了下来。
“好!那就传朕圣旨,派太子姬坤携十五万兵马攻打魔窟岭,长公主姬蓉携五万兵马攻陈阳关,限期四十日。两位孩儿,有何异议?”
姬蓉磕头,“多谢父皇!儿臣立即写下军令状,若四十日攻不下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