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二)
三山城东门,长公主的雕像岿然立於城门之外。
雕像沐浴在暖金夕阳中,身披盔甲的女子策马扬鞭,马蹄高高扬起,身体几乎与地面垂直,肆意飒爽,英姿勃发。
姬蓉便在这满城霞光中踏出城门,披风高扬,马蹄飞踏,在看到驶向城门的马车小队时,夹了下马肚子,加速驰去。
“吁——”
驾马的车夫看到姬蓉便拉紧缰绳,勒停马车后,掀开车帘。
一只手探出车帘,带出水蓝色的澄澈广袖袍子,修长的手指扶住车轩,纤瘦的身子缓缓探出马车。
那是在紫帝峡屏退十万大军的奇女子,北柴。
夕阳从西而来,浓郁且灿烈地投到她身上,将冷色的银白瀑发镀一层暖金,犹如佛光乍现,众生受渡。
又或者,那身披霞光的,正是神佛本身。
“北柴!”
姬蓉兴奋大喊,挥着手中的马鞭转圈,待到只剩十几步时,一掌撑起马鞍,飞身而下,快步朝人跑去抱起那轻盈的身子。
刹那间,流光溢彩,倩影浮动。
北柴被整个人抱起,环住腰间的双手不紧不松,将将把她整个人腾空抱起。她两手搭在姬蓉肩上,二人因惯性往后一晃,姬蓉便趁此抱着她旋身。须臾间,衣袂翩翩而起,一片衣袖飞落在姬蓉脸上,半透明的薄丝将夕阳层层过滤,勾勒出眉眼唇鼻的位置,又顺着脸颊肌肤簌簌滑下。
满目霞光,唯有彼此。
姬蓉贪婪地望着眼前之人,嗅着她的衣香,问说:
“他们说你明日才到,怎的早来了?”
北柴替她拨开凌乱的额发,在拨开的发丝之间亲昵地摩擦着眉骨上的伤口边缘,怜惜道:
“听说文差亡故,我便猜你一定能夺取三山城,便日夜兼程赶来了。”
姬蓉心疼:“那你岂非没有睡觉?”
北柴低头,在她的眼皮轻轻落下一吻,叹道:“想见你得紧。”
一双倩影交叠着拥抱在晚霞中,颀长的影子从城门延伸到外方高大的梧桐木。清风过处,枝叶婆娑,似琴似箫,又似春日明媚处翻开的书卷摩擦着纸张,让人沈湎。
-------------------------------------
三山城举城投降宣告朝廷势力彻底瓦解,姬蓉拥兵四十万,大军铁骑压至皇城华泱。
马蹄滚滚,黄沙漫漫。
大地如鼓面一般低频颤抖着,人马宛如鼓面上的豆子,翻滚攒动,乌泱泱将朱雀门围得水泄不通。
“皇上!”
太监连滚带爬跑进大殿,拂尘扔了三丈远。
“叛军已至城下!不时就要攻城了!”
“什么!”
身着龙袍的姬盛从龙椅爬起,冕旒的十二条流苏乱飞撞出珠宝抨击的声响。
“这么快......怎么会这么快!来人,来人!给我守住城门!”
太监惊慌着去搀扶他,“梁越将军已经率兵去了,但,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军心似有不稳,在朱雀门内似乎起了内讧。好像是因为,有人想开城举降。”
“荒唐!”
姬盛一把推倒太监,振臂怒斥,龙袍的袖子在半空挥出明黄的残影。
“我皇城驻守大军十万,岂能举降!何况姬蓉这个逆子起兵谋反,企图弑父杀君!违背人伦纲常!像这种人举降,乃是滑天下之大稽!”
他暴戾怒吼,下旨让梁越大军严防死守,并命令宫人收拾行囊,准备天黑后从玄武门遁逃。
“你亲自去传旨,别走漏了风声。”
“奴才遵旨!”
不多时,朱雀门镇守的梁越收到姬盛的死令:严防死守,不得让一只蚊子飞进城门。
梁越瑟缩发抖:“公公,城外是四十万铁骑,更别提姬蓉麾下的女将个个以一敌百。若要攻城,一日便可破门。我如何防守?”
正说着,城楼下的叫阵声覆又响起:
“举城而降,饶汝不死——
举城而降,饶汝不死——
举城而降,饶汝不死——”
传旨太监扒着城楼外墙往下一望,只见浩瀚人马列成训练有素的庞大方阵,在沙尘笼罩之下,黑乎乎地遍布城外每一寸角落,却在黑影之间,盔甲的鳞片和兵器反射出刺眼光芒,扎穿守城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