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宝玉看完后,并没有称赞,反而流下泪来。他一眼就知道这首诗出自黛玉之手,所以才忍不住落泪,又怕被众人看见,急忙自己擦去了眼泪。他问道:“你们这诗是从哪里得来的?”宝琴笑着说:“你猜猜是谁写的?”宝玉笑着说:“自然是潇湘子(黛玉)的稿子。”宝琴笑着说:“其实是我写的呢。”宝玉笑着说:“我不信。
这诗的声调口气,和蘅芜君(宝钗)的风格完全不同,所以我不信。”宝钗笑着说:“所以说你不通。难道杜工部(杜甫)的诗,就只写‘丛菊两开他日泪’这样的句子吗?他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这样柔美的诗句。”宝玉笑着说:“话虽然是这么说。
但我知道姐姐你肯定不会让妹妹写出这样悲伤的语句,妹妹虽然有这样的才华,却断不会写的。不像林妹妹曾经经历过离丧之痛,才会写出这样哀伤的诗来。”众人听了,都笑了起来。
众人来到稻香村后,把那首《桃花行》拿给李纨看,李纨自然是对这首诗称赞不已。接着大家说起诗社的事,经过商议决定:明天就是三月初二,就重新起社,把原来的“海棠社”改为“桃花社”,并一致推举林黛玉为社主。还约定明天饭后,大家都到潇湘馆集合。随后,众人开始商量诗题,黛玉提议说:“大家就作一首桃花诗,写个一百韵。”宝钗却觉得不妥,说道:“这可使不得。
自古以来桃花诗太多了,就算作出来也必定会落入俗套,比不上你写的这首古风。咱们还得重新拟个诗题。”正说着,有人来禀报:“舅太太来了,姑娘们出去请安。”于是大家都到前面去见王子腾的夫人,陪着她说话聊天。吃过饭后,又陪着她到园子里各处游玩了一番。直到晚上,掌灯时分,舅太太才离开。 第二天是探春的生日,元春一大早就打发了两个小太监送来了几件玩赏的器物。贾府上下都给探春准备了寿礼,这自不必多说。饭后,探春换上了礼服,到各处去行礼致谢。黛玉笑着对大家说:“我这诗社开得又不巧了,偏偏忘了这两天是她的生日。虽然没有摆酒唱戏,但少不得都要在老太太、太太跟前陪她玩乐一天,哪还有闲工夫来办诗社呢。”
所以诗社的活动就改到了初五。 这天,众姊妹都在房中侍奉早膳完毕,这时贾政的书信到了。宝玉上前请安后,拆开写给贾母的请安信,念给贾母听,信上不过是些请安的话,还说六月中旬肯定能进京之类的。其余关于家中事务的信件,自然由贾琏和王夫人去拆看。众人听说贾政六七月就能回京,都高兴得不得了。偏偏最近王子腾的女儿许配给了保宁侯的儿子,定在五月初十日过门,凤姐又开始忙着操办张罗这些事,常常三五天都不在家。这天,王子腾的夫人又来接凤姐,还一并邀请众甥男甥女去玩乐一天。
贾母和王夫人便吩咐宝玉、探春、林黛玉、宝钗四人跟着凤姐一起去。大家不敢违抗,只好回到房中重新梳妆打扮。五人向贾母、王夫人告辞后,去了一整天,直到掌灯时分才回来。 宝玉回到怡红院,休息了片刻,袭人便趁机劝他收收心,让他在闲暇时把书整理整理,为以后做准备。宝玉屈指算了算,说:“时间还早呢。”袭人道:“读书是头等大事,练字是第二件。到时候就算你把书都准备好了,可你的字写成什么样呢?”宝玉笑着说:“我平时也写了不少字,难道都没收起来吗?”
袭人道:“怎么没收着。你昨天不在家,我就拿出来数了数,总共才有五六十篇。这三四年的时间,难道就只写了这么几张字?依我说,从明天起,把别的心思都收起来,每天赶紧临摹几张字补上。虽然不能保证每天都写,但也得让字看起来说得过去。”宝玉听了,急忙亲自去检查了一遍,发现确实没法搪塞过去,便说:“从明天开始,我一天写一百字好了。”说完,大家就各自休息了。 第二天,宝玉起床梳洗后,就在窗下研磨,认真地临摹字帖。贾母因为没见到他,还以为他生病了,急忙派人来询问。宝玉这才去请安,解释说是因为写字,把清晨的时间都用在这上面了,所以出来晚了。贾母听了,十分高兴,嘱咐他:“以后只管专心写字念书,不用特意出来也可以。
你去告诉你太太一声。”宝玉听了,便到王夫人房中说明情况。王夫人说:“临阵磨枪,也没什么用。早干嘛去了,天天写写念念,能有多少写不完的。这一着急赶,再急出病来可就糟了。”宝玉回说自己没事。这边贾母也说怕他急出病来。探春、宝钗等人都笑着说:“老太太不用担心。
书我们替他读不了,字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