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白话红楼梦:精编 >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房里,宝玉走进来,恭恭敬敬地请了安,然后在一旁站着。贾政开口问道:“这几天我心里一直有事,都忘了问你。那天你说你师父讲,让你讲一个月的书后就开始让你写文章练笔,如今算起来差不多两个月了,你到底开始写了没有?” 宝玉回答道:“已经写过三次了。师父说暂时先不用回禀老爷,等写得好一些了再告诉您。所以这两天我一直没敢跟您说。”贾政又问:“写的都是什么题目?”

宝玉说:“一个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一个是《人不知而不愠》,还有一个题目只有三个字,叫《则归墨》。” 贾政接着问:“都有写好的稿子吗?”宝玉说:“都是写好了之后抄出来,师父又给修改过的。”贾政又问:“稿子你带回来了,还是放在学房里呢?”宝玉回答:“在学房里呢。”贾政便说:“让人去取来给我看看。” 宝玉急忙让人给焙茗传话:“你去学房里,我书桌抽屉里有一本薄薄的竹纸本子,上面写着‘窗课’两个字的就是,赶紧拿来。”

不一会儿,焙茗把本子取来递给宝玉,宝玉又呈给贾政。 贾政翻开本子,看到第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宝玉原本写的破题是“圣人有志于学,幼而已然矣。”而代儒把“幼”字划掉了,直接用“十五”。贾政说:“你原来用‘幼’字,就跟题目扣得不准确了。‘幼’字指的是从小起到十六岁以前都算‘幼’。这篇文章讲的是圣人说自己做学问的功夫是随着年龄增长的,所以十五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都要明确点出来,这样才能看出在不同年龄有什么样的状态。师父把你‘幼’字改成‘十五’,就清楚多了。”

接着看承题部分,原来被划掉的内容是“夫不志于学,人之常也。”贾政摇头说:“这不仅显得幼稚,还能看出你本性里就没有做学问的志向。”又看后面一句“圣人十五而志之,不亦难乎”,贾政说:“这就更不像话了。”然后看代儒修改后的内容是“夫人孰不学,而志于学者卒鲜。此圣人所为自信于十五时欤。”

贾政便问宝玉:“改后的内容你能理解吗?”宝玉回答说:“能理解。” 贾政又看第二篇文章,题目是《人不知而不愠》,他先看代儒修改后的内容“不以不知而愠者,终无改其说乐矣。”然后才盯着被划掉的原文,说道:“你写的这是什么?‘能无愠人之心,纯乎学者也。’上一句好像只围绕‘而不愠’三个字来写,下一句又和下文说的君子的概念混淆了。一定要像修改后的内容那样,才符合题目的要求。

而且下一句要和上文衔接清楚,这才符合做文章的道理。你要仔细体会。”宝玉连忙答应着。 贾政继续往下看,“夫不知,未有不愠者也;而竟不然。是非由说而乐者,曷克臻此。”原文的最后一句是“非纯学者乎。”贾政说:“这和破题的毛病一样。修改后的还算可以,至少意思清楚,说得过去。” 第三篇文章的题目是《则归墨》,贾政看了题目,自己仰着头思考了一会儿,然后问宝玉:“你的书已经讲到这里了吗?”

宝玉说:“师父说,《孟子》相对好理解一些,所以先讲《孟子》,大前天刚讲完。现在开始讲《论语》的上半部分了。” 贾政看了这篇文章的破题和承题,发现改动不大。破题写的是“言于舍杨之外,若别无所归者焉。”贾政说:“第二句写得还不错,难为你了。”“夫墨,非欲归者也;而墨之言已半天下矣,则舍杨之外,欲不归于墨,得乎?”贾政问:“这是你自己写的吗?”宝玉回答:“是我写的。”

贾政点了点头,说:“这篇文章也没有特别出色的地方,但刚开始练笔能写成这样,还算可以。前年我在外地任职的时候,还出过《惟士为能》这个题目。那些参加考试的童生大多读过前人写的关于这个题目的文章,自己没有新意,很多都抄袭。你读过这篇文章吗?”宝玉说:“也读过。” 贾政说:“我要你换个思路,不许和前人写的一样,只写个破题也行。”宝玉只好答应着,低下头绞尽脑汁地思考。贾政背着手,也在门口站着思索。这时,一个小厮匆匆忙忙往外跑,看到贾政,赶紧侧身站着,垂下双手。贾政问道:“你要去干什么?”小厮回答:“老太太那边,姨太太来了,二奶奶传话,让准备饭。”贾政听了,没说什么,小厮便离开了。

自从宝钗搬回家后,宝玉心里一直十分想念她。听到薛姨妈来了,还以为宝钗也一起过来了,心里顿时激动起来。于是他鼓起勇气说:“破题我写了一个,不知道对不对。”贾政说:“你念给我听听。”宝玉念道:“天下不皆士也,能无产者亦仅矣。”贾政听了,点了点头说:“还可以。以后写文章,一定要把界限分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