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安慰,一边小心翼翼地把她扶进了房间。 这时,王夫人带着宝玉、宝钗过来向贾母请安,看到贾母如此悲伤,三个人也忍不住大哭起来。
宝钗心里的苦楚又比别人多了一层:她想到哥哥也被关在外面的监狱里,将来可能会被处决,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减刑;公公婆婆虽然暂时没事,但眼看着贾府的家业一天天衰败下去;宝玉依然疯疯傻傻的,一点上进心都没有,想到自己以后的终身大事,她心里就充满了忧虑,因此哭得比贾母和王夫人还要伤心。宝玉看到宝钗哭得如此悲痛,他自己也有一番感慨。他想到老太太年纪这么大了,却还要为家里的事情操心,不能安享晚年;老爷和太太看到如今的光景,心里肯定也不好受;曾经园子里姐妹们吟诗结社,多么热闹,可如今却风流云散,一天比一天冷清。自从林妹妹去世后,自己一直郁闷到现在,宝姐姐来了之后,也没好意思经常表露悲伤。
现在看到宝钗如此伤心欲绝,他心里更加不忍,竟也放声大哭起来。鸳鸯、彩云、莺儿、袭人看到他们这样,也各自想起了许多伤心的事,不禁呜咽起来。其他的丫头们看到这一幕,也觉得十分难过,纷纷陪着哭了起来,一时间,屋子里竟没有一个人能去安慰他们。这哭声惊天动地,把外面守夜的婆子们都吓慌了,急忙跑去禀报贾政。贾政正在书房里烦闷地坐着,听到贾母那边的人来报,心里顿时一紧,连忙飞奔进内室。还没到房间,就远远地听到了那嘈杂的哭声,他心里一沉,以为老太太出了什么大事,吓得魂飞魄散。
等他急匆匆地走进房间,看到贾母只是坐在那里伤心哭泣,并没有什么意外,这才稍微定了定神。他生气地说道:“老太太这么伤心,你们应该好好劝解,怎么能一起跟着哭起来了呢?”众人听到贾政的声音,这才急忙止住了哭声,大家面面相觑,都有些发怔。贾政走上前去,轻声安慰了老太太几句,又数落了众人一番。大家心里都在想:“我们本来是担心老太太太伤心,所以才来劝解的,怎么不知不觉就都忘情地痛哭起来了呢?”
众人正沉浸在悲伤与混乱之中,情绪还未平复,这时,一个老婆子领着史侯家的两个女人走进了屋子。她们恭恭敬敬地向贾母请安,随后又依次向在场的众人行礼。行完礼后,其中一个女人开口说道:“我们家老爷、太太和姑娘派我们过来,他们听说府上出的事,其实原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一时受了些惊吓。
他们担心老爷和太太心里烦闷,所以让我们过来给您报个信,说这里的二老爷已经没什么可担忧的了。我们家姑娘本想亲自过来探望,可再过没几天她就要出嫁了,实在抽不出身,所以只能派我们来了。” 贾母听了,心中虽有些感慨,但也不好直接道谢,只是淡淡地说:“你回去替我向他们问好。
这也是我们贾家的家运不好,该有此劫。承蒙你家老爷、太太惦记,过些日子我再专门去致谢。对了,你们家姑娘出嫁,想来那姑爷各方面都不错吧?他们家的家境如何?” 那两个女人赶忙回道:“家境倒还过得去,姑爷长得一表人才,为人也十分温和谦逊。我们都见过他好几次了,感觉他和这里的宝二爷差不多,而且还听说他才情出众,学问也很好。” 贾母听了,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说道:“咱们都是南方人,虽说在这北方住了这么多年,可那些重要的礼数还是遵循南方的规矩,所以这新姑爷我们都还没见过呢。
我前些日子还想起我娘家的人,我最疼爱的就是你们家姑娘了,一年三百六十天,她有二百多天都在我跟前,看着她一点点长大。我原本想给她找个好女婿,可又因为她叔叔不在家,我也不好擅自做主。如今她能有这样的好造化,配了个好姑爷,我也就放心了。原本我想着她出嫁办喜事的时候,我怎么也得去喝杯喜酒,可没想到我们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我这心里就像在热锅上煎熬一样,哪还有心思去你们家啊。你回去替我向他们问好,我们这里的人也都向他们请安问好。你再替我告诉你们家姑娘,别把我放在心上。我都八十多岁的人了,就是死了也算是有福气的了。只盼着她嫁过去后,小两口和和美美,能白头偕老,我也就安心了。”
说着说着,贾母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那女人连忙劝慰道:“老太太您也别太伤心了。姑娘嫁过去后,等回门九天的时候,少不得会和姑爷一起过来给您请安,到时候老太太见了,心里肯定高兴。”贾母听了,微微点头。那两个女人便告辞出去了。 其他人对这事倒没怎么在意,可宝玉听了之后,却发起了呆。他心里暗自想道:“如今这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了。为什么人家养了女儿,长大了就一定要出嫁呢?一出嫁,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