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你这话真是让人发笑,相貌怎么能不要呢。而且人家说的也是正理,作为一个男人,本就应该追求立身扬名,哪像你,只知道儿女情长。不反省自己没有志向,反倒说人家是禄蠹。”宝玉本来就对甄宝玉的话感到厌烦,又被宝钗指责了一番,心里更加不痛快,整个人昏昏沉沉的,不知不觉中,以前的旧病似乎又要发作了。他不再说话,只是傻傻地笑着。
宝钗不明白他的心思,还以为是自己说错了话,惹得他冷笑,也就没再理会他。却不知道从那天起,宝玉就有些精神恍惚,袭人等人逗他,他也不搭理。过了一夜,第二天起来,宝玉还是一副发呆的样子,竟然有了之前发病时的模样。 有一天,王夫人因为惜春坚决要剪发去出家,尤氏根本阻拦不住。看惜春那决绝的样子,要是不答应她,她恐怕真的会自尽。虽然王夫人派人日夜看守着惜春,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便把这件事告诉了贾政。贾政听后,又是叹气又是跺脚,说道:“东府里也不知道干了些什么,竟然把事情闹到了这种地步。”他把贾蓉叫来,狠狠地说了他一顿,让他去跟他母亲尤氏说,一定要认真地劝劝惜春。“
要是她一定要出家,那她就不再是我们贾家的姑娘了。”没想到,尤氏去劝惜春,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让惜春更加坚定了寻死的念头。惜春说:“做女孩子终究不能一辈子待在家里,要是像二姐姐那样,老爷太太们肯定又要操心,而且二姐姐最后还去世了。如今就当我死了,让我出家,干干净净地过一辈子,这才是真的疼我。况且我又不出远门,栊翠庵本就是咱们家的产业,我就在那里修行。我也没什么别的要求,你们也能照应得到我。
现在妙玉的庵里也有当家的在。你们要是答应我,我就算是捡回一条命;要是不答应,我也没办法,只有一死了之。等我哥哥回来,我会跟他说,这并不是你们逼我的。要是说我死了,哥哥回来肯定会怪你们容不下我。”尤氏本来就和惜春关系不太好,但听惜春这么说,似乎也有些道理,只好去把这些话回禀给王夫人。
王夫人来到宝钗的住处,看到宝玉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心里顿时紧张起来,便责备袭人说:“你们也太粗心了,二爷犯病了也不及时来告诉我。”袭人解释道:“二爷的病本来就是时好时坏的。每天他还照常到太太那里请安,一直都好好的,今天才突然有些糊涂。二奶奶正打算来向您回禀,又担心您说我们大惊小怪。”宝玉听到王夫人责备她们,脑子一下子清醒了些,担心她们受委屈,就赶忙说道:“太太您放心,我没什么大病,就是心里觉得有些烦闷。”
王夫人说:“你本来就有这病根,早点说的话,也好请大夫来看看,吃几剂药说不定就好了。要是再像之前丢玉的时候那样闹起来,可就麻烦了。”宝玉说:“太太要是不放心,就叫个人来给我看看,我愿意吃药。”于是,王夫人便让丫头传话去请大夫。她一心都放在宝玉身上,竟把惜春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过了一会儿,大夫来了,给宝玉看完病,开了药让他服用,王夫人这才回了自己的房里。 几天过去了,宝玉的病情却越发严重,变得更加糊涂,甚至连饭都吃不下了,大家都焦急万分。恰巧又赶上要为去世的人脱去孝服,家里正忙得不可开交,人手不够,于是又叫了贾芸来帮忙照看大夫。贾琏这边家里也没什么人,就请了王仁来帮忙料理外面的事务。
巧姐儿因为日夜思念去世的母亲,伤心过度,也生病了。一时间,荣国府里乱成一团,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 又到了脱孝回家的日子,王夫人亲自来看望宝玉,却发现宝玉已经昏迷不醒,人事不知。这可把众人急坏了,大家都慌了手脚,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王夫人一边哭,一边跑去告诉贾政:“大夫说,已经不肯再下药了,看来只能准备后事了。”贾政听了,连连叹气,亲自去查看宝玉的情况,看到宝玉的样子,确实是凶多吉少,便吩咐贾琏去办理相关事宜。贾琏不敢违抗,只好派人去料理。
可他手头又缺钱,正为此事犯愁的时候,一个小厮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喊道:“二爷,不好了,又出麻烦事了!”贾琏吓了一跳,瞪大了眼睛问道:“到底什么事?”小厮说:“门口来了一个和尚,手里拿着二爷之前丢的那块玉,说要一万两赏银才肯给我们。”贾琏对着小厮的脸啐了一口,骂道:“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看把你慌张成这样。之前那个假的玉你难道不知道吗?就算这玉是真的,现在人都快死了,要这玉又有什么用!”小厮说:“我也这么说了,可那和尚说,给他银子,宝玉的病就能好。”
这时,又听到外面有人叫嚷着跑进来:“这和尚太撒野了,自己直接跑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