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愤怒,回头寻找刀和棍子,杨万石害怕,赶紧往后退。马介甫唾弃他说:“你真是不可救药!”于是打开箱子,拿出一些药,用水调好,让杨万石喝下去,说:“这是‘丈夫再造散’,之所以不轻易使用,是因为它会让人产生一些不适。现在不得已,暂时让你试试。”杨万石喝下去后,不一会儿,就觉得一股愤怒之气充满胸膛,好像有烈火在燃烧,一刻也不能忍受。他径直冲到尹氏的房间,大喊大叫,声音像打雷一样。尹氏还没来得及质问他,杨万石飞起一脚,把尹氏踢出去好几尺远。接着又握紧拳头,不停地殴打她。尹氏被打得几乎没有一块好皮肤了,可还在不停地骂骂咧咧。杨万石从腰里拔出佩刀,尹氏骂道:“你拿出刀子,敢杀我吗?”杨万石不说话,割下自己大腿上手掌那么大的一块肉,扔在地上。正准备再割,尹氏哀声求饶,杨万石不听,又割了一块。家里人见杨万石凶狂的样子,都围过来,拼命把他拉了出去。马介甫迎上去,拉着他的胳膊安慰他。杨万石还余怒未消,多次想冲进去继续打尹氏,马介甫拦住了他。过了一会儿,药力渐渐消退,杨万石变得垂头丧气。马介甫嘱咐他说:“你可不要气馁。重振男子汉的威风,就看这一次了。你妻子之所以害怕,不是一朝一夕的原因,而是日积月累形成的。就当你昨天死了,今天重生了,必须从此改过自新。要是再气馁,可就没救了。”然后让杨万石进去看看尹氏的情况。尹氏吓得两腿发抖,心里害怕,让婢女扶着她起身,想要跪着爬过去。杨万石让她不要这样,她才作罢。杨万石出来把情况告诉马介甫,父子俩都互相庆贺。
马介甫打算离开,父子俩一起挽留他。马介甫说:“我正好要去东海,所以顺便过来看看,回来的时候再和你们见面。”一个多月后,尹氏能起床了,对丈夫也恭敬起来。时间长了,她觉得杨万石没有什么新的手段,就渐渐开始亲昵起来,接着又开始嘲笑,后来又开始骂他,没过多久,又恢复了以前凶悍的样子。杨父实在忍受不了,在夜里逃走了,到了河南,做了道士。杨万石也不敢去寻找。
一年多后,马介甫来了,知道了这些情况,生气地责备了杨万石一顿,立刻把喜儿叫过来,让他骑上驴子,赶着驴子就走了。从此,乡里人都看不起杨万石。学政来视察,因为他品行恶劣,把他的名字从秀才名册中除名了。又过了四五年,杨万石家遭遇火灾,房子和财物都被烧成了灰烬,还蔓延到了邻居家。村里人把他告到了郡里,他被处以很重的罚款,于是家产渐渐败光,最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附近村子的人都互相告诫,不要给杨万石房子住,尹氏的兄弟也因为她的所作所为而生气,也拒绝帮助她。杨万石穷困潦倒,把妾王氏抵押给了富贵人家,和妻子一起向南渡过黄河。到了河南地界,盘缠已经用完了。尹氏不肯再跟着他,整天吵着让他把自己卖掉再嫁。正好有个屠夫,妻子去世了,用三百文钱把尹氏买走了。
杨万石一个人在远近的村子和城镇里乞讨,来到一个大户人家门口,守门人呵斥他,不让他靠近。过了一会儿,一个官员模样的人出来,杨万石趴在地上哭泣。官员仔细看了他很久,稍微问了一下他的姓名,惊讶地说:“你是伯父啊!怎么会穷到这种地步?”杨万石仔细一看,才知道是喜儿,不禁大哭起来。喜儿把他带进屋里,只见厅堂里金碧辉煌。不一会儿,杨父领着一个童子出来,祖孙三人相对痛哭。杨万石这才把自己的遭遇说了一遍。原来,当初马介甫带着喜儿来到这里,几天后,就出去把杨父找了过来,让祖孙俩住在一起。还请了老师教喜儿读书,喜儿十五岁就考中了秀才,第二年又在乡试中中举,然后才给他完婚。之后马介甫打算离开,祖孙俩哭着挽留他,马介甫说:“我不是人,其实是狐仙。我的道友们已经等我很久了。”说完就走了。喜儿把这些事说给杨万石听,杨万石听了,不禁感到悲伤。又想到以前自己和庶伯母都遭受过尹氏的残酷虐待,更加感伤,于是用马车和钱财把王氏赎了回来。一年多后,王氏生了一个儿子,杨万石就把她当作正妻。
尹氏嫁给屠夫半年了,可她的张狂乖戾还是和以前一样。屠夫发怒的时候,就用屠刀在她大腿上戳个洞,然后穿上粗毛绳,把她吊在房梁上,接着挑着肉出门做生意去了。尹氏号叫得声音都嘶哑了,邻居们这才知道。大家把她解下来,抽那根粗毛绳的时候,每抽一下,她呼痛的声音都震动了四邻。从那以后,尹氏只要看到屠夫回来,就吓得毛发竖立。后来她小腿上的伤口虽然愈合了,可绳子上的断毛还留在肉里,始终走路不太方便,但她还是日夜干活,不敢有丝毫懈怠。
屠夫本来就蛮横粗暴,每次喝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