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 > 卷七 鬼令、甄后、宦娘

卷七 鬼令、甄后、宦娘

温如春当时还没有娶妻,看到女郎后,心中情思暗生。不久,一位老妇人出来询问客人的来意,温如春说出自己的姓名,并请求借宿一晚。老妇人说:“借宿倒是不妨,但这里缺少床榻,如果你不嫌弃委屈,就可以在草席上休息。” 过了一会儿,老妇人拿着蜡烛过来,在地上铺上草席,看起来十分殷勤。温如春询问她们的姓氏,老妇人回答说姓赵。温如春又问:“那位女郎是谁?” 老妇人说:“她叫宦娘,是我的侄女。” 温如春说:“我不揣自己贫寒卑陋,想向她求婚,您看怎么样?” 老妇人皱着眉头说:“这我可不敢答应。” 温如春追问原因,老妇人只是说难以言说,温如春只好怅然作罢。

老妇人离开后,温如春看到铺的草席又腐又湿,实在没法躺,于是端坐着弹琴,以此来打发漫长的夜晚。雨停之后,他便冒雨回家了。

温如春所在的县里有一位退职在家的葛部郎,他很喜欢文人雅士。温如春偶然去拜访他,应葛部郎的要求弹奏了一曲琴。当时,帘子后面隐约有女眷在偷看偷听。忽然,一阵风吹开了帘子,温如春看到一位刚到及笄之年的女子,容貌绝美,堪称世间第一。原来,葛部郎有个女儿,小名叫良工,擅长诗词歌赋,有艳丽之名。温如春心动不已,回家后便和母亲说了这件事,还请媒人去说亲。但葛部郎因为温家势力已经衰落,没有答应这门亲事。然而,良工自从听了温如春的琴音之后,心中暗自倾慕,常常希望能再次聆听他的高雅演奏。而温如春因为亲事不成,意志消沉,从此不再踏入葛家的大门。

有一天,良工在园子里捡到一张折起来的旧信笺,上面写着一首《惜馀春》的词:“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海棠带醉,杨柳伤春,同是一般怀抱。甚得新愁旧愁,刬尽还生,便如青草。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已拚弃了!芳衾妒梦,玉漏惊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 良工反复吟诵了好几遍,心里十分喜欢。她把信笺揣在怀里带回房间,拿出锦笺,庄重地抄写了一遍,放在桌子上。过了一会儿,再去找信笺,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她以为是被风吹走了。恰好葛部郎经过闺房门口,捡到了这张信笺,以为是良工写的,厌恶词中的情感过于放荡,想把它烧掉,却又不忍心说出来,便想赶紧把女儿嫁出去。临邑刘方伯的公子恰好来求婚,葛部郎心里对他印象不错,但还是想先看看他本人。公子穿着华丽的衣服来了,容貌英俊,仪表堂堂。葛部郎非常高兴,热情地款待他。公子告别时,不小心在座位下落下了一只女子的鞋子。葛部郎顿时觉得他轻薄无礼,于是叫来媒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公子急忙辩解自己的冤枉,但葛部郎不听,最终拒绝了这门亲事。

在此之前,葛部郎有绿菊的品种,十分吝啬,不肯传给别人,良工却把它种在了自己的闺房里。温如春家院子里的菊花忽然有一两株变成了绿色,朋友们听说后,都到他家来观赏,温如春也把这绿菊当作宝贝。一天凌晨,温如春去看菊花,在畦边捡到一张写着《惜馀春》词的信笺,他反复翻看,不知道这信笺是从哪里来的。因为词中的 “春” 字和自己的名字相同,他更加疑惑了,就在案头仔细地用朱笔和墨笔批改,评语写得有些轻佻。恰好葛部郎听说温如春家的菊花变绿了,感到很惊讶,亲自到他的书房去看,看到信笺便拿过来展开阅读。温如春因为自己的评语有些轻佻,急忙把信笺夺过来揉成一团。葛部郎只读到了一两句,发现这就是在闺房门口捡到的那张,心中十分怀疑,连绿菊的品种,也猜测是良工送的。他回家后告诉夫人,让夫人逼问良工。良工哭得死去活来,但这件事没有证据,也没有人能证实。夫人担心事情闹得更大,觉得不如把女儿嫁给温如春。葛部郎同意了,便派人去告诉温如春,温如春高兴极了。

当天,温如春邀请客人举办绿菊宴会,焚香弹琴,一直到深夜才结束。他回到房间睡觉后,书童听到琴自己发出声音,一开始以为是仆人们在开玩笑,后来发现不是人在弹奏,才告诉温如春。温如春亲自去看,果然不是假的。那琴声有些生硬,好像是在模仿他弹奏,却又没有完全学会。温如春点着火把突然冲进去,却什么也没看见。他把琴拿走后,这一夜就安静了下来。温如春心想这可能是狐仙,也知道它是想拜自己为师,于是每天晚上都弹奏一曲,并且把琴弦调好,任由它弹奏,就像老师一样,而那琴音夜夜都潜伏着听他弹奏。到了第六七夜,那琴音居然能弹奏成曲子了,听起来还颇为高雅。

温如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