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开始负责帮忙押送粮食。
回来时,则是一船的布盐还有黄金银子。
看得人眼红。
南青坐在酒楼喝茶,看着各大粮铺依旧热火朝天,大梁商人负责押韵的运粮站同样火爆。
她觉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我们放出风声,说抢购余下的粮食,是为了防止粮荒。”
郡王妃很快吩咐下去。
大街上刘衡带着御卫军开始强行冲进粮铺,买粮食,买不到也不给别人买。
有粮商拼命把粮食往自家地窖里放,专门囤到超过一百五十文再投放,哪怕降价他们都有得赚,因为他们收的时候可是十文一斗的时候。
不愁不赚钱。
渐渐地很多商人都反应过来,反正粮价还会继续涨,不如抄底囤仓,等三公子的军船做生意回来,他们再送过去。
于是港口的码头运粮的次数逐渐减少。
甚至还传出雁南王都跟着发天价粮的财,因为收购不成,恼羞成怒不让其他粮铺卖。
只有三公子和吴府还在卖,其他人纷纷挤去吴府卖粮食。
此时,汾城的各项物价已经捅破天了。
赵家辖区收粮的速度开始放缓,粮食价格停留在一百一十五文一升的价格。
南青猜到赵家在外面稳定价格了。
他们也不想当冤大头。
她就知道自己机会来了:“刘衡封住吴府的码头,顺便派人去官府检举,就说地方军队参与行商倒卖天价粮食,违背大姚王法,按律立斩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