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需要人为催发的地步。
很快,南青又宣布工坊除了军火,设立理工奖,其他民营私营都可以投入民生的机械,若是开发成功,不仅能得奖,还能获得王府的一笔前期投资,作为创业基金。
激发了整个荒北的理工热。
那些在工坊有关系的人纷纷拿技术与私营的掌柜合作。
就连食古不化的文人士子都要借助东风,参与一波,以免自己被时代淘汰。
让那些原本以批判南青倒行逆施出名的顽固分子,声音都被理工风气覆盖。
越来越多的人丢掉手里的之乎者也,投身于建设当中。
南青还让徐家和司农出面,将整理好的农业和工科知识等书籍,大量投入市场。
又提拔懂得利用白话文传播的文人,进入荒北的教育部传师授道。
当然南青没有抛弃文科,文科到底是众科的根本。只是从千字文百家姓,变成更为实用的唐诗宋词,还有基础数学。
大量的学塾建立,招收六岁以上的孩子,进行三年基础教育。
六年高级教育,毕业,基本就像八九十年代,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
与此同时。
钱天雪那边传来消息,经过两个月的时间组装好三台火车,并且用了一个月时间验收,接下来只需要按照之前铺设好的轨道,基本可以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