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草原又再次分裂逐渐形成了如今十三大部族分割草原的局面。
所以凡是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
草原诸部强盛的时候,中原朝廷都往往难以抗衡,甚至会出现求和割地赔款的情况。
但中原朝廷强盛的时候同样会死死压制着草原诸部。
从时间上来看。
中原朝廷对于草原一直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
往往只有草原统一的时候才能对中原造成的威胁。
偏偏草原往往难以维续自身的统一局面,兴盛个几十年便彻底陷入衰落。
而中原朝廷存续稳定的时间则比较长,少则五十年,多则两三百年。
这期间草原诸部都会依附中原朝廷,凡是胆敢作乱劫掠边境。
通常中原朝廷都不用动手,一发诏书下去,立刻有其他草原部族争抢着代劳。/优?品′小¢说.网_ \更?新?最*全·
因为帮助中原朝廷打击叛乱部族不仅能获得大量草场奴隶,还能得到来自中原朝廷的丰厚赏赐。
换了哪个草原部族都恨不得给中原朝廷当狗。
可惜——
中原朝廷总会有走下坡路的时候。
一旦国力衰弱,草原部族都会不再把中原朝廷当回事,从此开始频繁犯边劫掠。
卫超曾经听自己父亲卫宣说过。
为何陛下要执意率领大军亲征北戎。
无非是延续了数百年的大魏早已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如果再不做点什么,或许过了几十年大魏都要亡了。
可惜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励精图治想要改革的魏帝发现他的政令推下去后,非但没有止住大魏的颓势,反而让大魏内部都变得更加动荡。
所以魏帝才会决定亲征北戎,打算到时候携大胜戎人之威强行掀起变革。
孰料就在他快胜利的时候。
国内传来了楚王谋反作乱的消息。
这是巧合吗?
至少卫宣告诉卫超,这绝对不是巧合。
尤其是大军秘密撤离的时候。
本来都溃不成军的北戎却忽然重新集结,打了个措手不及的魏军都崩溃瓦解以全军覆没告终。
毫无疑问。
当时的情况下,有人走漏了风声,甚至是故意给戎人方面通风报信了。
当然。
这些都仅仅是卫宣的猜测。
“怪不得有不少人都不看好戎人。”
得知草原即便建立统一政权都难以持久后,薛云脑海里都闪过了一个个人。
不是他们有多相信朝廷,相信魏帝,而是他们相信历史。
北境让戎人占据了又如何?
反正历史已经告诉他们,占据往往都是一时的,中原朝廷迟早会驱逐戎人回到草原。
但不看好归不看好。
戎人在攻下幽都府后,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北境都会处在戎人的占领下。
大多数人无法坚持到中原重新恢复北境的那天,只能选择兵锋暂时最为强盛的北戎。
“而且也不看好朝廷……”
这句话卫超只是在心里默念,并没有直接说出口。
大军覆没,陛下失踪,楚王谋反,朝廷动荡无力出兵援救……
种种因素加起来。
让人如何能看好朝廷?
虽然卫超知道自己的想法非常大逆不道,可现实便摆在眼前,他总不能把脑袋埋到沙子里当作视而不见吧?
“周林,守好城池,有情况记得第一时间派人来通知我。”
薛云在城墙边上观察了许久。
在攻城器械打造完成前,他可以确定戎人暂时不会发动进攻。
继续留在城头上也没太多的意义。
所以在交代了周林一声,他便转身离开前往了其他地方。
大战在即。
东山府内部的气氛都变得格外沉重压抑。
冷清的街道上已经看不到人影,沿街的店铺都全部关闭。
愈是这种时候,愈是要小心防范。
“都尉,不久前醉红楼派人过来问我,这段时间醉红楼需要关门歇业吗?”
当薛云找到徐虎了解完这些天的工作情况后,徐虎似乎想起了什么,有些小心翼翼地问道。
“原因是什么?”
莫非是柳莺莺又在整什么幺蛾子?
薛云心里如此想到。
“醉红楼派来的人说,最近几天来楼里的客人都愈来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