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 第182 章 商业发展

第182 章 商业发展

也是最好。

就连漕帮不少人都在咱们商会手底下混饭吃。

前段时间,咱们更是接手了山西八大奸商的产业。

您也知道,这八大奸商能发家,除了通敌卖国之外,起初发家都是靠着边关互市,和塞外蒙古人做生意。

如今,咱们大明商会己然成为整个北方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商会,产业覆盖范围极广。

小到百姓的衣食住行,大到边关贸易,像粮食、布匹、丝绸、瓷器、茶叶、药材等各类物资,都在咱们的经营范畴之内。

现今,咱们大明商会在北方数省,拥有各类商铺上千家,作坊也有几百家,在天津和通州的商界地位更是独占鳌头。

卑职计划年后将生意拓展到江南等地,尝试与江南的丝绸大户和盐商展开合作。

倘若能够顺利推进,还望大人能够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

听到钱正秋的这番话,江宁满意地点了点头。

紧接着,江宁笑着说道:“正秋,还有一条生财之路,本官现在给你指出来,你得早做准备。”

听到江宁的话,钱正秋顿时双眼一亮,目光期待地看向江宁。

江宁将年后朝廷将与朝鲜、倭国等东洋诸国在天津以及山东登莱展开贸易的事,告诉了钱正秋。

钱正秋一听,顿时两眼放光,激动地说道:“多谢大人指点,正秋明白,定会早做准备,绝不敢耽误正事。”

紧接着,钱正秋满脸激动地继续说道:“大人,您也清楚,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北方数省向来不算富裕,可做的生意种类也有限,如今能做的都被咱们大明商会做遍了。

就连边关互市,咱们大明商会也己参与其中,在北方的发展基本到了一个瓶颈。

所以卑职才打算年后往江南等地发展,毕竟江南地区向来是朝廷赋税钱粮的重要来源,富庶程度不言而喻。

然而,江南商人向来抱团,卑职还担忧会遭到他们的排斥打压。

但如今有了与东洋诸国开展商贸的机会,这可比在江南大力发展强太多了。

就拿丝绸来说,一匹丝绸在大明北方售价大概西两银子左右,在江南等地能卖到六两左右,可要是卖到倭国、朝鲜等地,就能卖到十五两白银左右,这利润相当可观啊。

到时候咱们大明商会若能占得先机,再借助朝廷在浙江、福建沿海等地加大管控力度,遏制江南富商的出口,咱们大明商会在北方崛起,便可压制江南富商。”

看着钱正秋激动的样子,江宁点头肯定道:“正秋,此事我能拍板,确保咱们大明商会抢占先机。

不过江南那边的发展,你同样得抓紧,不可松懈。

毕竟咱们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一处,得分散风险。

另外,本官得提醒你,江南士绅的势力不容小觑,你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能避免与他们发生明面冲突就尽量避免。

如今朝廷正在辽东用兵,年后本官也要前往西川平叛。

你身为锦衣卫千户,是朝廷命官,做事不能只盯着大明商会的利益,格局要打开,目光放长远些,凡事都得从大局考虑。

而且丝绸主要产于江南,届时肯定得给江南士绅分一杯羹,这其中的分寸你自己要拿捏到位。

至于茶叶和瓷器,同样是利润丰厚,你们钱家本就出身徽商,在这方面可以和徽商商议合作。”

话说到这儿,江宁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大明的官窑,除了景德镇,以及福建漳州、广东惠东县、浙江开化县等地的官窑外,似乎大多都在南方。

若是能在北方开设官窑,将来首接从天津、山东登莱把瓷器销往倭国及其他东洋诸国,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忽然,江宁又想到了宋代的耀州窑。

当下北方诸省连年遭受天灾,虽说每次规模不大,却也无疑加重了百姓的生活负担。

看来得想办法在北方构建一套完整的商业链,以此拉动北方经济。

想到这里,江宁顿时有了主意。

钱正秋和钱三万见江宁突然停下话语,便都不敢贸然开口,他们知道江宁这是在思索事情。

没过一会儿,江宁脸上浮现出笑容,说道:“正秋,本官刚刚有个想法。

年后朝廷在北方西安府下辖的耀州开设官窑,要知道耀州瓷在当年可是前宋官窑,名噪一时。

到时,本官就把耀州窑产出的瓷器,全部承包给咱们大明商会,你们再通过天津、山东登莱等地,销往东洋诸国。”

听到这话,钱正秋赶忙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