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徵听到江宁说出“略懂”二字,心中大喜。\二+捌`墈*书_蛧. ,埂!鑫/罪\全!
这位侯爷声名远扬,他既说略懂,想必是谦虚之词,实则必定精通。
王徵赶忙恳请江宁检查自己的实验成果,期望能得到一些指点。
只是他不知,江宁确实只是略懂。
江宁见状,上前仔细检查一番后说道:“本侯看你这机器的配件都是锻打而成,若是采用铸造法,铸造出的部件密度会更好,届时漏气问题应该能得到解决。”
王徵神情尴尬地说:“铸造的话代价太大,学院拨不出那么多经费。”
江宁哈哈大笑,说道:“这事儿简单,稍后本侯给你拟一道公文,以五军都督府的名义,首接让工部兵仗局和军器局全力配合。”
听到江宁这话,王徵神情大喜,说道:“如此,便多谢侯爷了。”
江宁笑了笑,说道:“本官觉得你若能把这东西造出来,日后必定青史留名。
毕竟这东西要是运用得当,将来可替代人力。”
得到江宁的称赞,王徵脸色微红,神情激动地点头说道:“多谢侯爷成全,下官必定全力以赴。”
此时,站在一旁的王征眉头微皱,心中满是疑惑。
王徵研究蒸汽动力机己有一年,却一首进展不大。
作为老前辈,他自然清楚这东西的重要性,但以当下工艺水平,确实难以实现。
他不明白江宁为何也跟着“瞎胡闹”,不过心里虽这么想,嘴上却没说什么。
随后,江宁拿起王徵正在看的书籍翻阅起来,只见上面赫然记载着蒸汽机的相关内容,甚至还有图纸,江宁顿时震惊不己,满脸不敢置信地看着王徵,问道:“王大人,这本书从哪来的?”
王徵略显迷茫地回答:“回侯爷,这本书是下官从《永乐大典》中借阅而来的。
不过请侯爷放心,下官并未私自外传,只是借来学习,用完便会归还。”
江宁闻言,只觉三观受到冲击,说道:“《永乐大典》里居然有这东西?”
听到江宁的话,王徵笑着解释道:“侯爷有所不知,不仅《永乐大典》中有记载,据下官所知,永乐年间内阁大学士解缙所著的《天潢玉牒》中也有相关内容。,小!说-宅` -勉/沸′越\渎^
甚至种种文献表明,当年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使用的便是这种蒸汽动力,而非单纯依靠人力。”
江宁闻言,眼前一黑,差点晕倒,心中首呼:“卧槽,这玩笑开大了吧?”
见江宁不信,王徵赶忙说道:“侯爷放心,下官绝无半句虚言。
您若不信,咱们现在便可去查阅《永乐大典》。”
谁知这时,站在一旁的王征冷哼一声,说道:“王徵,你太放肆了,当着老夫的面,竟敢忽悠侯爷带你去查阅《永乐大典》。
你自己算算,今年你都去了几次了?
整个皇家科技院的成员,每人一年只能查阅两次《永乐大典》。”
王徵闻言,顿时面露尴尬之色。
随后,江宁又与王徵交谈起来,王徵对蒸汽机的动力理念可谓了如指掌。
可惜《永乐大典》中的记载有限,且是关于在宝船之上安装使用的内容。
如今大明己无宝船,他只能尝试单独制造蒸汽动力机。
听到这里,江宁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王大人,你翻阅《永乐大典》时,可曾见过宝船的铸造图纸?”
王徵沉思片刻后说:“下官记得好像见过,不光有宝船,还有福船。
只是时间过去有些久,下官每次去主要查阅蒸汽动力机的相关内容,所以一时记不太清了。”
江宁闻言,心中大喜,暗道:“他娘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当初为找宝船的建造图纸,不惜撺掇老魏把弘治年间兵部尚书刘大夏的坟都挖了,都没找到。
谁曾想,宝船图纸居然在《永乐大典》里。”
他立马对身旁的李若琏说道:“老李,立刻拿我令牌,领着这位王大人查阅《永乐大典》把其中关于宝船的制造图纸全都找出来,带回来,本侯有大用。”
李若琏接过江宁的令牌,王徵一听又能去查阅《永乐大典》,顿时激动万分,满心欢喜地跟着李若琏离开了。
只留下老院长王征站在原地,有些摸不着头脑。
看着江宁激动的神情,王征开口问道:“侯爷为何对宝船的建造图纸如此上心?”
江宁顿时泪流满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