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朱由校再次明确表态,周顺昌赶忙站了出来,开口劝说道:“陛下,缅甸侵占我大明疆土,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我·得-书?城_ ?蕪·错,内′容`
但并不意味着双方非要爆发大战。
我大明可给缅甸发一道国书,令其归还我大明疆土,并派遣官员前去协商劝诫,向他们陈述其中利弊。
相信缅甸国王必定能明白其中利害关系。
若他们能主动归还我大明疆土,那自然再好不过,也可避免朝廷耗费钱粮,造成将士伤亡。
要是缅甸国王不愿意,届时朝廷再商议出兵之事也不迟。”
周顺昌话音刚落,郭允厚立刻接口道:“周大人,你这话说得倒是轻巧,是不是打算先派官员去跟缅甸扯皮几年,最后这事就不了了之?
别以为老夫不知道你心里打的什么算盘。
此前这种事还少吗?
我大明的多少疆土,就是这么在谈判中谈着谈着就没了,最后都不了了之。”
周顺昌被郭允厚怼得脸色通红,一时间无言以对。
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朝着江宁拼命使眼色,江宁心领神会,立刻站出来说道:“周大人,既然你说要谈,也不是不行。
不如就由周大人担任钦差特使,前往缅甸,责令缅甸国王归还侵占我大明的领土。”
江宁话音刚落,新任内阁大学士朱童蒙也站了出来,说道:“忠义侯言之有理,老夫愿亲自撰写国书,由周大人前往缅甸递交。”
听到两人一唱一和,周顺昌当场就不敢再开口了。
让自己去缅甸索要国土?
这简首是开国际玩笑,缅甸那可是不服王化的蛮夷之地,自己肯定会被嘎了不可。
而这个朱童蒙可是江宁的铁杆支持者,当初他担任天津巡抚还是江宁举荐的。
要是让他撰写国书,万一在里面动点手脚,自己只怕前脚刚到缅甸递交国书,后脚就得被杀。
眼见周顺昌不再言语,郭允厚冷哼一声。
就在这时,朱由校再次开口说道:“周顺昌,你觉得和谈有理,郭爱卿和五军都督府觉得没必要和谈。
为了公平起见,要不你就替朕跑一趟缅甸,递交国书吧?”
周顺昌一听,当场吓得“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脸色惨白如纸,额头首冒冷汗,却不敢回应。/x?i`n_k′a!n-s′h!u?w,u..*c^o,m_
这哪是跑一趟那么简单,分明就是去鬼门关走一遭,有去无回啊。
紧接着,朱由校又说道:“要不,周起元、周宗建,你们二人替朕走一趟如何?”
两人一听,当场就愣住了。
和谈这事又不是他俩提的,怎么突然就扯到他们身上了?
再抬眼看到江宁嘴角挂着冷笑,朱童蒙也是一脸不怀好意的笑容,二人顿时慌了神,赶忙也跪了下来,一言不发。
其他清流党官员见状,也都不敢再开口了。
实在是江宁这主意太阴损,这会儿谁要是再反对,搞不好就得被派去缅甸。
至于能不能活着回来,那就难说了。
就算侥幸活着回来,要不回丢失的疆土,那就是丧权辱国,肯定得被拉去砍了。
要是死在那边,朝廷最多下一道圣旨,风光大葬,追封加谥,可又有什么用呢?
人都死了,就算封王也是身后之事了。
就在这时,左光斗站了出来,一脸正义凛然地说道:“启禀陛下,缅甸屡屡侵占我大明疆土,罪不容恕,理应征讨。
但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去年先是出兵平定西南奢安土司之乱,又出兵塞外,在河套地区打退了卜失兔部,紧接着又和林丹汗爆发大战。
臣担心,若是今年再度发兵,作战将士们恐怕难以承受。
可否暂缓出兵,让将士们多些时间休整与训练,以免因一时之失而功亏一篑。”
朱由校眉头微皱,一脸正色地说道:“一时的成败固然重要,但向天下昭示朝廷的态度同样重要。
此次朕之所以集结西南三省全部兵马,打的就是一场声势之战,并不在乎一兵一卒之得失。
我大明立国两百多年,太祖年间设立的三宣六卫、十三都司,早己被这些藩邦小国蚕食殆尽。
我大明屡屡退让,他们非但没有心怀敬畏,反而变本加厉,致使如今士气蹉跎,国威沦丧。
从今以后这种局面必须彻底扭转。
朕此战就是要清清楚楚地告诉世人和天下人。′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