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三国:穿越刘协,请丞相称陛下 > 第444章 九品中正制

第444章 九品中正制

“你先与诸卿商议,选拔能臣干吏,将我大魏缺少的官位补上。首发免费看书搜:常看书 changks.com

还有...

在我大魏去往洛阳的道路上,设下关卡。

禁止任何官吏和学子前往洛阳!

一旦发现,从重处罚!

屡教不改者,斩!”

麾下有这么多白眼狼投靠刘协,曹操心中很是愤怒。

大魏有那么差吗?

虽然是基层官吏,那也是大魏的官。

难道这些人,都觉得跟着他曹孟德没有前途?

“臣下遵命。”

陈群应了一句,又对曹操道:

“大王,我大魏的人才逃亡洛阳,是因为大魏的选官制度确实有些落后了。

若是大王能在选官制度上进行改良,定能留住人才。”

曹操瞥了陈群一眼,说道:

“怎么,你觉得本王也要像天子一般,行科举之策?”

“不不不,科举违背祖宗礼法,乃取乱之道!

大王怎么能行科举呢?”

陈群连连摇头道:

“臣有一策,可助大王选拔人才、留住人才。

此法胜科举百倍,请大王过目。”

“胜科举百倍?”

曹操嗤笑一声,显然是不信陈群说的话。

刘协的谋略与智慧,曹操心中有数。

当年在许都时,刘协便如潜龙般蛰伏,暗暗为自己积蓄势力,将他曹操都骗过去了。

待到刘协羽翼丰满,便扶摇而上,如飞龙在天,震动天下!

曹操从未见过刘协这般雄才大略的天子,天下的人才,无人可与刘协相比。

别说是区区陈群,就算是号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自己曾经的肱股之臣荀彧,也比刘协差得多了。

刘协的科举制,可谓是划时代的选官制度,能够极大提高选拔人才的效率。

同时也能激发学子科考为官的积极性,使人才都聚于刘协麾下。

正因科举制,魏国的人才们,才会源源不断的前往洛阳。

如果不是世家掣肘,曹操早就想学习刘协,在大魏兴办科举了。

陈群算什么东西,也能提出胜科举百倍的制度?

“拿来,让孤看看。”

曹操虽然不认为陈群能胜过刘协,可在陈群身后,站着大魏的士族豪门。

陈群提出的新制,应该是得到了整个士族豪门的认可。

陈群只不过是一个代言人而己。

曹操也想知道,这些人究竟想干什么。

陈群恭恭敬敬的献上书册。

自从刘协大兴教育之后,纸质书籍风靡大汉。

在大汉治下,百姓都能用得起纸张。

出了大汉朝廷的统治区域,纸的价格便飙升十倍。

其他诸侯治下的百姓,依旧只能用书简。

可对于诸侯和他们的臣子来说,买些纸来用没有什么难度。

再贵的东西,他们都享用得起。

“九品中正制?”

“正是,请大王审阅。”

曹操仔细阅读了陈群的新国策,很快便明白了这个‘九品中正制’是个什么东西。

九品中正制,就是由大魏朝廷在各郡选拔一人,成为大中正。

能当大中正之人,必须是在大魏朝堂身居高位,亦或是德名俱高之人。

推选出大中正后,再由大中正选拔出小中正。

所谓中正,就是大魏选拔人才的官员名称。

大、小中正都选拔出来以后,就由大魏朝堂分发人才调查表,将人才分为九等。

九等人才,分别是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

下上、下中、下下。

大魏各州郡大小中正,将治下所有人才,尽皆登记于调查表内。

无论他们是否出仕,都会给他们一个评价,评定他们的品级,并为他们写上评语。

大小中正审核后,将人才表呈交朝廷,朝廷按照人才的品级来进行任用。

曹操看了几眼后,便将书册抛到一旁。

按照九品中正制的规定,这些大小中正,无疑掌握了人才的评定选拔权。

而中正是什么人?

还不是朝堂上的世家豪族,和他们麾下的狗腿子?

这种选官制度,等于是把曹操这个大王架空了,也把寒门学子的上进道路封死了。

以后大魏选官只看出身,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