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山里,季节的更替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随着秋风渐起,树叶悄然染上金黄,地里的庄稼也奏响了成熟的旋律。本文搜:晋江文学城 jinjiangwxc.com 免费阅读陈宇和林强两家人望着那片开垦的六亩土地,眼中满是期待。虽说土地面积有限,但作物种类丰富多样,有玉米、大豆、高粱,还有半亩地的土豆,每一株作物都承载着他们辛勤的汗水与对生活的憧憬。
秋收前的准备工作,如同一场精心筹备的战役。第一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山林的雾气,两家人便在木屋前忙碌开来。陈宇和林强从工具房里找出许久未用的镰刀,这些镰刀静静躺在角落,刀刃己泛起淡淡的锈迹。他们将镰刀搬到木屋前的空地,旁边置上一盆清水,便开始专注地打磨。陈宇拿起一把镰刀,在磨刀石上缓缓来回推动,动作沉稳而有力,一边磨一边说道:“这镰刀可得磨得锋利无比,不然割起庄稼来,费劲儿不说,还耽误收成。”林强在一旁点头附和,手中的动作同样不停歇,“没错,这镰刀就是咱们秋收的‘武器’,得用心伺候着,才能派上大用场。”
陈虎在一旁看得跃跃欲试,眼中满是期待。陈宇见状,笑着递给他一把小镰刀,鼓励道:“小虎,你也来试试,学会了这门手艺,以后就能帮家里分担更多活儿了。”陈虎兴奋地接过镰刀,学着陈宇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在磨刀石上打磨起来。起初,他的动作略显生疏,力度也把握不准,不是磨得太轻,锈迹未除,就是用力过猛,差点脱手。但在陈宇耐心细致的指导下,他逐渐找到了感觉,动作越来越熟练,镰刀在他的打磨下,渐渐露出锋利的刃口。
与此同时,女眷们也各司其职。陈宇的母亲和林强的母亲带领着林悦和秀兰,来到场院。场院是秋收时晾晒和脱粒的关键场地,经过一个夏天的洗礼,上面杂草丛生,还堆积着不少杂物。她们手持锄头和扫帚,有条不紊地清理着。陈宇的母亲一边除草,一边叮嘱大家:“这场院可得收拾得一尘不染、平平整整,到时候晾晒庄稼才方便,要是有个坑洼或者杂物,粮食就容易受损。”林悦和秀兰认真地点点头,专注地清扫着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根杂草和一片杂物。
孩子们也积极地加入到劳动的队伍中。他们虽然年纪小,但热情高涨,纷纷主动承担起搬运杂物的任务。几个孩子你追我赶,小小的身影在场地间穿梭,将场院里的石块、树枝等杂物搬到一旁。尽管不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小脸涨得通红,但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清脆的笑声在山林间回荡。
另一边,家里的老人们则承担起整理谷仓的重任。谷仓是储存粮食的重要场所,经过一段时间的闲置,里面布满了灰尘和蜘蛛网。老人们拿着扫帚和抹布,一丝不苟地清扫着谷仓的每一个角落。林强的父亲爬上梯子,仔细清理着谷仓顶部的灰尘,一边清理一边大声叮嘱:“这谷仓可得收拾得干干净净,一粒灰尘都不能留,不然粮食容易受潮发霉,那可就糟了。”陈宇的父亲在下面接着话茬:“是啊,这可是咱们一年的心血,得好好保管,可不能出半点差错。”
第一天的忙碌在夕阳的余晖中缓缓落幕,尽管大家都疲惫不堪,但看着初步打磨好的镰刀、清理了一半的场院和渐渐整洁的谷仓,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晚饭后,全家人围坐在木屋前,在温暖的篝火旁讨论着第二天的计划。陈宇看着大家,目光中充满感激与期待:“今天大家都辛苦了,明天咱们再加把劲,争取把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大家纷纷点头,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心,在对秋收的期待中,渐渐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天还未亮透,山林仍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两家人便早早地起身,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陈宇和林强继续打磨镰刀,经过昨天的练习,陈虎的手艺愈发娴熟,他熟练地磨着镰刀,动作轻快而利落,镰刀在他的打磨下,闪烁着寒光,仿佛迫不及待地要投入到收割的工作中。
女眷们则在清理好的场院上,用耙子仔细地平整土地。她们弯着腰,耐心地将土块敲碎,把地面耙得如镜面般平整。每一次挥动耙子,都带着对丰收的期盼。孩子们在一旁帮忙捡起草根和小石子,让场院更加整洁。他们小小的身影在阳光下忙碌着,为这场秋收的准备工作增添了一份纯真与活力。
老人们在谷仓里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干草,这是为了给即将收获的粮食提供一个干燥、温暖的储存环境。他们还仔细检查了谷仓的通风口,确保空气能够顺畅流通,让粮食在储存过程中能够“自由呼吸”,更好地保存。
到了中午,所有的镰刀都己打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