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都安全地搬进了屋里。看着被雨水猛烈拍打的地面,大家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满心庆幸辛苦收获的庄稼没有遭受损失。
经过几天充足的晾晒,玉米和大豆都己达到理想的干燥程度,可以进行脱粒工作。脱粒,是一项既考验体力又需要十足耐心的工作。对于玉米,大家选择采用手工脱粒的方式。一家人温馨地围坐在玉米堆旁,用双手将玉米粒从玉米棒子上一颗颗掰下。陈宇的母亲一边熟练地掰着玉米粒,一边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述着过去的故事,那些充满艰辛与欢乐的岁月仿佛在眼前浮现,让原本枯燥的脱粒工作变得妙趣横生。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手上的动作也愈发勤快,仿佛被故事赋予了额外的力量。
而大豆的脱粒则相对复杂一些。陈宇和林强充分发挥智慧,制作了一个简易却实用的脱粒工具。这个工具由一个坚固的木架子和一些结实的木棍巧妙组成。他们将大豆均匀地铺放在架子上,然后手持木棍,有节奏地反复敲打,让豆子从豆荚中顺利脱落出来。林强一边有规律地敲打着,一边耐心地提醒大家:“这脱粒可得用力均匀,不然有些豆子就脱不下来,大家多注意着点。”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大豆也顺利完成了脱粒。
脱粒完成后,便到了最后的进仓环节。老人们如同坐镇后方的智者,在谷仓里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大家将脱好粒的玉米和大豆用麻袋精心装好,然后由陈宇和林强扛起,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谷仓,将粮食整齐地堆放在谷仓的角落里。陈虎也不甘示弱,在一旁努力帮忙,尽管他力气有限,但也咬牙拖着一袋袋粮食,为进仓工作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最后一袋粮食稳稳地搬进谷仓,全家人怀着喜悦与自豪的心情,齐聚在谷仓前。看着满满一谷仓的粮食,那堆积如山的金黄玉米和饱满大豆,仿佛是他们一年辛勤劳作的勋章,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而满足的笑容。这不仅是一年汗水与心血的结晶,更是他们在深山里安稳生活的坚实保障。陈宇环顾着家人,眼中满是感动与欣慰,激动地说:“今年的秋收,多亏了大家齐心协力,咱们才能如此顺利。这是咱们共同努力的成果,相信只要咱们继续携手并肩,以后的日子定会越来越好!”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信心。在这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深山里,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收获了希望,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篇章。
粮食进仓后,家中又迎来了新的忙碌——将玉米制成能食用的食物。陈宇的母亲和林强的母亲作为厨房的“主力军”,率先开启了这项工作。她们先挑选出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玉米,将其清洗干净,玉米粒在清水中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宛如一颗颗珍贵的宝石。
接着,她们把玉米放入大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随着灶膛里的火苗欢快地跳跃,锅中的水渐渐升温,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美食的前奏。陈宇的母亲守在锅旁,不时地揭开锅盖查看,她熟练地用筷子戳一戳玉米粒,感受着玉米的软糯程度。“火候差不多了,再煮一会儿,这玉米就该熟透了。”她转头对林悦和秀兰说道。
当玉米煮到恰到好处时,陈宇的母亲将煮好的玉米捞出,沥干水分。顿时,屋子里弥漫着浓郁的玉米香气,让人垂涎欲滴。孩子们闻到香味,纷纷围了过来,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陈宇的母亲笑着说:“别急别急,这刚煮好,还烫着呢。”
除了煮玉米,她们还将一部分玉米制作成玉米糁。只见林强的母亲把晒干的玉米粒放入石磨中,缓缓推动石磨。随着石磨的转动,玉米粒逐渐被磨碎,变成了细碎的玉米糁,纷纷落下。陈虎在一旁好奇地看着,主动上前帮忙推磨。“虎子,用力均匀点,这样磨出来的玉米糁才粗细合适。”林强的母亲耐心地指导着。
磨好的玉米糁,经过筛选,去除杂质后,便可以用来熬粥。林悦和秀兰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水,放入玉米糁,用小火慢慢熬煮。她们一边搅拌着,一边观察着粥的浓稠度。不一会儿,玉米糁粥便熬好了,热气腾腾的,散发着阵阵香甜。
此外,女眷们还将一些玉米制作成玉米饼。她们把玉米糁和面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和酵母,揉成面团。然后将面团分成小块,擀成薄饼状,放入平底锅中烙制。随着平底锅的加热,玉米饼逐渐变得金黄酥脆,边缘微微鼓起,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在这个过程中,全家人都参与其中,分工协作。孩子们帮忙递工具、端盘子,男人们则在一旁打下手,搬运食材。整个屋子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享受着制作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