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周五放学。本文搜:读阅读 duyuedu.com 免费阅读
厉森己经背好书包,去找青歌。
青歌己经和大家走在一起,讨论着周末去哪里玩。
厉森跑过去,默默跟在队伍后面,并不参与。
不一会儿,大家到校门口,分散着去买吃的。
青歌走路速度快,三两步从这个摊位窜到另一个摊位。
厉森在后面跟着,被人流挡着,很快丢失了青歌的身影。
等他边找边走出摊贩集中区域,己经看到青歌的小团体又聚集在一起,边走边吃去往拐角。
厉森想跑,又慢慢自己走。
周六,厉岩载着厉森去老师家学油画。晚上,再开车将厉森送回来。
周日,厉岩开车送厉森和青歌两人去特殊学校学手语。
青歌在基础班,厉森在高级班。
青歌是普通人,与社会上的普通人组成一个班,一个月学费500元,周末上课。
而厉森特殊,跟着一群聋哑人学习手语,费用大概是每月1500元。
一上午的课很无聊,青歌趴在桌子上昏昏欲睡。中间休息时,厉森进来,给青歌讲解最简单的原理。
手语是配合着手势动作来表达语言,会将手掌看做一整个“人”。大拇指是头,小拇指是脚。这么依次表达。
因为手势也是配合着社会习惯、习俗来的,例如,谢谢,竖起大拇指——就是社会意思与习惯上的肯定;大拇弯两下,等于头点两下,表达感谢,也是社会习惯上的感谢方式。
能理解其中的原理,手语的意思也就简单明了。
“社会习惯为什么是点头?”青歌恰好不懂什么社会习惯,她对社会缺少基础的认知。
厉森写字:“表达我认可你。”
“哦。”青歌转为自己的认识,“我服你。”
厉森想了想,写:“没到这个程度。”
一上午,厉森与青歌说的话,比得上他一个礼拜在学校里说的话。
等到上午结束手语学习,厉岩送厉森和青歌回去吃午饭。
下午,青歌去武术馆学习。
厉森开始处理师傅布置的画画任务。
坐在房间里,厉森看着屋外的阳光,房间里又是静悄悄、安静到空洞。
因为不会说话,只能手语和写字,在普通学校里难以沟通,难以和正常人做朋友。
会用手语沟通的人大多数在特殊学校。然而他常在普通学校待着,很难将他们称为“同伴”。
在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之间,似乎有一条鸿沟,他就站在这里。
既不属于这边,也不属于那边。
周一上学,石大勇给这礼拜的午餐费100元(20元*5天),又给了50元零花钱,“没事攒着点,别都花了。”
青歌翻白眼,“吃都不够吃,哪来的攒?”
一天到晚,饿都饿死了。
中午,2碗面加卤,都要30了。撑不到自习课,又饿了。
早上粥和鸡蛋根本不抵饱,出去还得加个灌饼、豆浆和2个肉包。差不多要15块,这个钱都是青歌自己出。
等到晚上,2根火腿肠、一份炸鸡柳,10元。晚餐跟着干爸吃,不花钱。
就这么算下来,一天都要55元。
100元,还不够她两天的伙食费。
石大勇反驳:“小孩子哪有吃的那么多?我看你就是不吃饭,天天买漫画!还跟我哭穷?”
青歌懒得与石大勇掰扯。她靠着同学供养,时不时给点零食和钱,能应付多出来的花销。
厉岩大概能算到青歌缺钱吃饭,拿出一百给青歌,“帮我看着点森森。”
青歌抽出钱塞自己兜里,喊厉森,“出来上学了!”
厉森吞下最后一口粥,背着书包跑出去。
走廊里“哒哒哒哒”的声响。
石大勇走到厉岩面前,“你怎么又给她钱?她现在大手大脚,以后不把钱当钱。”
厉岩:“你没发现你孩子蹿高了不少吗?”
石大勇:“啊?好像是长高点。”
“她去年和森森差不多,现在比森森高一个头,这叫长高一点?”
石大勇:“我以为森森就这么点。”
厉岩无语:“你女儿裤子都勒裆了,你还和她说裤子卡屁缝了,下次别买这裤子。那是裤子的问题吗?是你女儿窜高了。”
石大勇:“啊?是吗?”她还以为青歌的裤子不太好,容易卡屁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