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玛丽小说网 > 三国之公孙天下,开局联姻甄家 > 第445章繁荣文化

第445章繁荣文化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1/3/x′i`a/o?s/h\u?o`..c?o!m*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放在唐代,绝对是经典之作。

这个时期绝句还没有形成一种体裁,刚刚兴起的就是以乐府旧题,赋予新的内容而写出来的诗,比较流行的就是西言短句,文人五言诗等等。

以前历史中这个时期出现了七言诗,代表人物就是蔡琰和曹丕。

这个时空中由于公孙续的出现,引领了文化的繁荣,七言诗己经有了。

不过格律诗肯定还没有定型,但己经朝着这一方面发展了。

而公孙续把这一首诗一拿出来,在场的人阿谀奉承也罢,拍马屁也罢,总之是赞不绝口。

王粲认真地进行了记载,三位大贤做了评述。

而郭嘉、沮授、陈宫的人,又拿出了公孙续离开白帝城时,吟诵的诗仙李白那首《早发白帝城》。

这自然又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称赞。

一种新的诗体,在魏王公孙续的倡导之下,己经慢慢开始发展了。

当然,绝句关于平仄押韵的一些手法,公孙续也不懂,他也明白,这不需要自己去动脑筋。

肯定有不少人会去仿写,仿着仿着就会流行起来,流行起来了自然会有文人墨客进行研究,然后给其定型。

他要起的是创新和引领的作用。·零′点,看*书¢ _勉_沸`粤^独~

襄阳的文风特别浓,在这两首诗的带动下,许多人在宴会上就开始写诗了。

为了将此推向高潮,公孙续决定在襄阳逗留几天,必须要留下一些经典之作。

而这些经典之作,要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

魏王住进了襄阳城,襄阳的世家大族怎能不拜访?

蒯家家主蒯良此时在扬州,蔡家老家主蔡讽当然要来了。

蔡讽的声望是非常高的,他的一个女婿刘表,是曾经的楚王,而另一个女婿,就是黄承彦。

黄承彦又是荆州刺史诸葛亮的老丈人,想一想这些关系,你就知道蔡讽的声望了。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凡传承下来的大家族,无论天南海北,只要往上推下去,他们之间肯定有关联。

见到了蔡讽,看着这个耄耋老人却又神采奕奕的样子,公孙续马上来了灵感,把曹操的一首诗《龟虽寿》搬了出去。

曹操挂的比较早,他的那些诗,公孙续必须负责把它传承下去,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也得让他们朝着文学家的方向发展,人家有这方面的天赋啊。

而曹操的那些女儿,那可都是当过皇帝妃子和皇后的,应该是有姿色的。

既然继承了大魏,就得继承魏武遗风,不能让曹操遗憾啊!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9¢5~k¢a\n′s^h-u^.\c!o`m′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己。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当年写这首诗的时候大约就是这个时间,平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又平了乌桓,北方己定,下一步便要大军南下,一统天下了。

尽管他己经年老,但壮心犹在。

公孙续的年龄自然比那时的曹操要年轻,可是这首诗是写给蔡讽的,实在是太合适了。

老蔡讽听了之后激动不己,差点就跪下要喊陛下了。

当然这到底是不是装的,公孙续不管,反正我是感动到你了,这众人都看见了。

老蔡讽当即表示,自己还可以为襄阳出点力,为荆州出点力,而蔡家的子弟一定要为这个太平盛世出力。

对于这首诗,众人的评价就更多了,用乐府古题写新的内容,本来就是魏王所长,比如说那首脍炙人口的《短歌行》,以及给曹操写的《蒿里行》。

在公孙续办书院之前,私学比较发达的是两个地方,一个就是颍川的荀氏私学,即颍川书院,一个就是襄阳鹿门书院。

当初在阳翟与程普等人大战前,公孙续去过颍川书院,在那里碰到了老神仙于吉,被老神仙称为大德之君将世,天命之人临凡,认为是最能实现他《太平经》中所描绘的太平盛世之人。

从此之后,公孙续便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为他以后的一统天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现在到了襄阳,鹿门山怎能不去呢?

去了鹿门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