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陈放午睡醒来,迷迷糊糊拿起手机,就看到一封来自文渊书库的邮件。(?;求′,′书|?帮?′ =))最£1)新¨#章?>¢节3更?|新;快?_|
点开一瞧,是来自新编辑的邮件。这位编辑先自我介绍了一下,他叫李洪杰,是文渊书库当代文学编辑部里严肃文学组的组长,也是一名金牌编辑。现在四十七岁,早年是做通俗文学领域的编辑,后来着手严肃文学,最近四五年就把重心移到了严肃文学这边。邮件里还列出了联系方式,说他下午随时有空,陈放可以随时给他打电话,沟通一下细节。陈放起身洗了下脸,清醒了点,来到书房,拨通了编辑的电话。两声忙音后,电话接通。对面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热情又爽朗的声音,“陈老师您好,我是文渊书库的李洪杰,久仰大名,没想到您这么快就来电,荣幸荣幸。”“您客气了。”对面又客气了几句,夸赞了大纲后,说道:“陈老师您可能比较忙,那我进入正题吧。”陈放揉揉眉心,靠在椅子上,“请讲。”“请问您这边有稍微详细一点的写作计划吗?比如完稿时间。”陈放思索片刻,“我可以先问问出版这本书最快要多长时间吗?”“当然可以。一般来说,一本书完稿后,还需要申报、三审三校、申请书号、排版印刷等等,最快要三四个月能出版。但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作品,在一些步骤中可以给您加急,最快的话,两个多月吧。”陈放手指轻点桌面,“我已经写了一部分,剩下的估计四月初发过去吧。”两个月后就是六月份,等出书后,公布恋情,恰好可以赶上学生放暑假,给大家解解暑。对面继续问道:“好的,请问您要改笔名吗?还是继续用东方这个名字呢?亦或是用真名?”陈放摸了摸下巴。他都发了开头,这本书也没什么马甲可言了。但用“陈放”俩字,配上《活着》这个书名,似乎对自已太狠了吧。他只想折磨粉丝,可不想折磨自已。“那就东方吧。”“我建议您新起一个,虽然大家仔细一查,就会发现这本书出自您手,也知道您就是东方。但大部分人不会很关注这些信息,您换一个笔名,可以防止《鬼吹灯》的读者产生负面情绪。”陈放眉毛微挑。不不,这可不能防止啊。陈放笑着拒绝:“没关系,就用东方吧。”电话对面,李洪杰思索片刻,就接受了他的回答,并得出了一个解释——明星嘛,就是需要讨论度。“好的。”李洪杰又问了几个问题后,结束了通话。…… 两天后。3月26号,周四下午。文渊书库总部,一间会议室里。总编坐在主位上,正在和当代文学编辑部的主要领导们开会,各组要汇报工作进展,并商量图书资源分配。会议开始一小时后。总编看向李洪杰,“老李,陈放那边联系得如何?”李洪杰右手握笔,抬头看向总编,浅笑道:“很顺利,他的新书估计有10到15万字。他五月份要去拍戏,但他说会把精力投入《活着》,争取尽快完稿。”总编淡定点头。而另一边,《鬼吹灯》的特约编辑孙娟却不淡定了。她迅速放下原本交叠的双腿,眉心微蹙了一下,随即控制住表情,嘴角扬起礼节性的笑容,看向李洪杰,“10万多字吗?”“对。”孙娟轻吸一口气,但笑意不达眼底,“10万多字,这相当于半部《鬼吹灯》的篇幅,而且严肃文学需要耗费的精力更多吧。”说到这,她看看总编,又看看李洪杰,“即便他加速,在拍戏前完成《活着》的写作工作,那他最快也得七八月才开始写《鬼吹灯》第三部吧?那有可能今年都出不了第三部了。老李,你……答应让他先写《活着》了?”李洪杰点头沉声“嗯”一声。孙娟嘴角缓缓降下,叹了口气,“总编,老李,你们也知道《鬼吹灯》的ip很火很值钱,游戏、影视、衍生品方面都做的不错,我们需要尽快出第三部来维持热度。”她深吸一口气,加快语速,“陈放是个明星,拿写书当副业与爱好,他不在意,但我们出一本大爆款不容易,我们得在意啊。”孙娟眉头微皱,盯着李洪杰,“老李,你是想提一提严肃文学组的业绩是吧?但你有点大局观好吗?”李洪杰默默叹了口气,脸上还维持着浅笑。说实话,他确实有提高严肃文学组业绩的私心。毕竟陈放的名声在那里摆着,他就算写得再晦涩,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