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x^i¢a!o~s^h\u/o_c-h+i·..c\o\m^
6月12号傍晚六点出头。川观走出公司大楼,微微仰头看向天边。太阳已经落山,但余晖仍洒在城市里。天边的云彩也被染成橘红色与淡紫色。偶尔有几缕卷云被镀上了金边。只可惜,不远处的大楼把这幅画面切成了一块块。可恶,连夕阳都不能看完整吗?她抿抿嘴,轻叹一口气,坐地铁回到学校附近,走向离校门口最近的一家书咖。推开门,风铃清脆响了一声,空调的冷气裹着淡淡的咖啡香迎面而来,心里顿时平静不少。书咖人挺多。有中年人,也有不少年轻人,大部分人手里拿着都是一本黑色封面的小说。川观估摸着,学校里可能有不少人是陈放的粉丝或书迷,下课后都过来买书了吧。正中间的畅销书区,一群年轻小姑娘正叽叽喳喳又兴奋地讨论着什么。看来,那个书架上摆的肯定是《活着》喽。她也过去拿了一本,结账后离开书店。斑马线前,她等着红灯,看了眼手里尚未拆封的小说。《活着》啊。她走过斑马线,刷脸进入学校,抱着《活着》,慢慢朝食堂走去。她现在大三,有点狗生迷茫。她上大学之前,是个小镇做题家。自小被灌输的观念就是“努力学习,长大有个好工作,能挣大钱,过上幸福生活”。她相信了,很努力很努力,可现在却发现自已是廉价劳动力。别说在社会上,似乎在学校也是廉价劳动力。她上周听到办公室老师说,最近上面来查档案,工作做不完,那就找学生过来做,给他们发实习证明,也不用花钱。她真的很努力,可现在发现,方向才是最重要的。但有信息才能判断方向。上大学前,她没有信息,没有渠道,没有资源,只有“努力”两个字。连选专业都是看短视频选的。后来才明白,努力是有用的,但不是逆袭的充分条件。底层逆袭,最重要的是运气。要在没有足够信息与资源的情况下,恰好选对专业,恰好碰到好老师。哎,前18年被灌输的认知都在这两年崩塌了。现在找工作的时候就更迷茫了。她以前觉得努力等于幸福,为了努力而努力。可现在有些凌乱。努力的意义是什么?人生与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不想去上那个破班了,要不去读研吧?川观的脑子越来越乱,甩了甩头,深吸一口气。赶紧去买饭,回寝室看看《活着》。小陈同学去年应该更凌乱吧?她想看看,这家伙是怎么明确人生方向的,又是怎么思考生命的意义的。川观吃完饭,回到寝室,换上睡衣,瞥了眼书架上花花绿绿的小说。她最近超级喜欢温馨治愈的文章。比如《深夜酒馆》聚焦于小确幸,来帮她对抗这个世界。再比如这部《星星》,告诉她“你所付出的努力终将会以另一种形式来拥抱你”。 感觉心灵被贴上了创可贴,又活过来了。来吧,《活着》给她巩固一下脆弱的小心灵。她趴在桌上,翻开了小说,按照习惯跳过前面的推荐序之类的东西,直接翻到正文。开头与她印象中的一样,收集民间歌谣的采风者登场。乡间风和日丽、淳朴悠闲。随后,书里展开了福贵跌宕的故事——他本是个纨绔少爷,输光家产,变为不得不自食其力的农民。再后来被抓壮丁经历战争,归乡后遇到土改度过短暂安稳时光,再到五十年代末的饥荒年代,再到一场场家庭变故……川观看到最前面福贵赌输家产、对老婆不好的时候,尽管自诩三观不正,却也忍不住骂了句“活该他倒霉”。可往后看看,心态略微有点变了。小说中岁月流逝的感觉太过强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他爸也赌,这或许也是家庭影响吧。他后面至少慢慢变了,逐渐变成了丈夫与父亲。而且相比于对福贵的斥责,她更为那一件件无法操控的事故而痛苦。尤其是发现,他的亲人都很好之后,那些事故就显得更加痛苦。温柔善良的妻子、勤劳懂事的女儿、活泼纯真的儿子,一家人本来幸福温暖。可灾难却将他们一个个夺走。命运的洪流总是难以抵挡。最后只留下他和一头老黄牛为伴。而他却展现出了超然的平静……晚上十一点,川观合上小说,目光复杂盯着封面,心里有些压抑,又有些凌乱。她本来想看个温馨治愈的小说,可看到一半却发现,这截然相反啊。她本想修复自已心灵创伤,贴上一张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