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倒像是姐妹一样,再细看郡县所取的名次,又都在前列。我本想着今年部试,要是这几家同姓的女子都能取中固然好,就算有一两个不能中式,也一定要加恩准她们一同殿试,以成就千古佳话。可如今把各卷看来看去,不但超等里没有一个,就是特等里也没有她们的名字。这么看来,她们竟是没来京城参加考试。淮南郡的离京城稍远,所以不来;至于河南,离京城近,又是平坦的陆路,为什么也不赴试呢,这岂不是件怪事?爱卿住在淮南,那卞姓的女子,你可知道详情?”
卞滨跪地叩首,向武后奏报道:“圣上所说的卞姓七位女子,都是臣的妻妾所生。孟家的八位女子,都是臣的甥女,也就是臣部侍郎孟谟的女儿以及孟谟的侄女。臣与孟谟承蒙钦派阅卷,按照科场旧例,我们让她们回避,所以没敢让她们参加考试。”武后急忙问道:“爱卿的女儿以及爱卿的甥女都在京城吗?”卞滨和孟谟一起奏道:“臣等的女儿,自从去年郡试之后就都来到京城了。”武后高兴地说:“原来有这些缘由,我说郡考都名列前茅,怎么会部试榜上无名呢?若不是问清楚,差点埋没了人才。其实这次考试,本不必回避,这是爱卿等人过于谨慎了。不知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人回避了考试?”卞滨奏道:“还有同考官吏部考功员外郎蒋进的六位女儿、臣部主客员外郎董端的五位女儿、祠部员外郎掌仲的四位女儿、膳部员外郎吕良的三位女儿,加上臣等的女儿,一共回避了三十三人。”武后立刻命令卞滨开列名单呈上来阅览,紧接着发布了一道谕旨:
本日经朕查得回避之淑女孟兰芝等三十三名未赴部试,例应钦派试官,另行考试。第检阅从前郡县所呈各卷,该淑女等或文理条畅,或字体端楷,均有可观。况每考俱经前列,毋庸另行考试。即着一并钦赐才女,至期一体殿试。着先赴礼部,即照前次试题,各补诗赋一卷,仍发誊录。该部堂官会同同考各官公同取列名次呈览。
这道旨刚刚发下礼部,礼部又呈奏了一本:
前日臣部考场,有淑女花再芳、毕全贞、闵兰荪三名,俱因污卷贴出。今该淑女等因孟兰芝等三十三名俱蒙钦赐殿试,求臣等转奏,欲乞皇恩一视同仁,准赐殿试。臣等因其吁恳至再,不敢壅于上闻。再,该淑女即前次部试名列四等三名,合并声明。请旨定夺。
武后阅览了这份奏本,又把原呈和她们的履历看了一遍,说道:“这都是年轻人好胜心切。况且她们不远数千里来到京城,别人都获得了才女匾额,唯独她们三人白白辛苦一场,也难怪她们会这样请求。”于是在奏本后面批示道:“据奏淑女花再芳等吁恳情切,姑念污卷系属无心之失,着加恩附入册末,准其一体殿试,以副朕拔取闺才之至意。”武后把奏本发下,卞滨马上宣告谕旨内容,并派人通知众位小姐,第二天凌晨三点到五点要齐集礼部补考。
这一天,宝云与兰芝等众姊妹,因为已经到了二十二日,部试放榜已久却一直没有她们的消息,正在花园里抱怨芸芝算的课不灵验,突然得到了这个消息,每个人都欣喜万分。第二天,大家前往礼部补作了诗赋,之后商量着仍要到红文馆之前预定的房子居住,因为这样参加殿试会比较方便。等到派人去打听,才知道那所大房已经被部元阴若花以及章、文两府的小姐住下了。里面虽然还有几处空房,但院落非常小,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大家只好各自回家,静静地等候殿试。
在红文馆,闺臣与众姊妹因为若花考中了部元,个个满心欢喜;再加上同住在馆内的四十五人都在超等之列,真是皆大欢喜。闺臣因为叔叔的六个女学生也都考中了,格外高兴。这天,大家正在吃庆贺的筵席,忽然多九公走进来,众人连忙起身让座。多九公说:“刚才外面有一个人要面见若花侄女,仆人们问他姓名,他却不肯说。老夫仔细打量,他的样子很像尊府的国舅。他不远万里突然来到这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老夫特地来告知一声。”若花听了,又惊讶又疑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