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糟糕的是,三车间是最早完成安装调试的,显然他们根本没有认真投入学习,甚至草率应付。
现在该如何是好?工程师讲解完毕后,中午杨厂长挽留他们共进午餐,但他们匆匆吃完便离开了。作为首钢的工程师,他们只停留了半天,还有其他重要事务需要赶回处理。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基本操作都无法完成,那这些设备还有什么意义?“建国啊建国,你真让我失望。”杨厂长叹息道。本章未完,欲知后事如何,请翻页继续阅读。“杨厂长,很抱歉辜负了您的期待。但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尽快修好这台机器。”王建国内心满是愧疚。本以为安装进展顺利,可以大展身手,却发生如此重大失误,实在令人羞愧。但愿杨厂长查不出具体原因,如果是人为疏忽,后果不堪设想。杨厂长正思考解决之道,其他车间尚未完成安装,无法调拨资源,而首钢的工程师也无法即刻赶来协助。上午的培训虽详细,但涉及安装、使用、维修多方面,即便请来也难以立刻调整。杨厂长无奈叹息:“若你们车间无法修复,只能待其他车间完工后,参考他们的成果再来处理了。”不请外援,这是唯一的选择。易中海暗自庆幸,短时间内没人能发现漏洞,这便减轻了他的压力。王建国含泪点头,也只能接受现状。包括庞飞扬在内的多数工人感到无比屈辱,唯独易中海例外。那个年代,集体荣誉感极强。车间任务未竟,还需依赖外力,难免自惭形秽,何况设备故障影响恶劣,更无颜面对众人。曹魏全程目睹事件经过:从安装到检查,再到机器故障及复检,最终确认问题依旧。他虽以旁观者身份参与,却对整个过程了然于胸。故障根源显而易见,源于易中海的操作失当。初次听见异常声响时,他就判断是辊轧系统的问题。复检期间,他专注观察该系统,同时无意间听见易中海与管正业的交谈。由此,他格外留意易中海负责的部分及其相关行为。调整安装部件位置后,多余零件仍在手中。复检完毕,易中海犹豫良久,将零件揣进口袋,未上报。这一举动让曹魏喜出望外。曹魏因早上的签到奖励获得了轧钢机组装精通技能,观察易中海安装的轧辊时,立刻发现诸多问题,错误频现,甚至螺丝都不匹配,难怪轧钢机无法正常运转。真没想到,易中海竟如此“用心”,专程送来“功劳”。察觉易中海的失误后,曹魏并未立即揭发,而是静静观察。他知道那些零件就在易中海口袋里,无需急于行动,要等待最佳利益获取时机。此时若直接揭露,易中海不会受太大责罚,自己也捞不到好处。如今看来,确是个好机会,只是如何开口。曹魏整理语言,说道:“杨厂长、王主任,我觉得我知道轧钢机故障的原因了?”王建国一愣,这小子是不是疯了?这么多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能有何办法?拼命向曹魏使眼色,示意他别多事。此事绝不可为,日后有的是机会争功,不必在此时冒险。但曹魏回以“别急,相信我”的眼神。杨厂长正欲离开,却被曹魏的话拦住。“你……是上次那位优秀工人吧。”杨厂长瞥了一眼,记得此人上次凭借智勇化解大事。“是的。”曹魏微笑点头。“你说你知道轧钢机问题所在?”杨厂长眯着眼睛,“这么多高工都无解的事,你怎么知道?”“今日我也去仓库学习,对这设备已有所了解,所以明白问题出在哪。^$看?+-书3君¤ $§^首-#$发×_!”杨厂长沉思片刻,犹豫是否让曹魏尝试修理机器,但又担心万一操作失误会让问题更加严重。“曹魏,你只是个四级技工,别添乱了。这么多人没解决的问题,你又怎么可能修好?”易中海在一旁冷言冷语。易中海总觉得曹魏不会轻易得逞,即便他真的尝试,也不能让他成功。曹魏不予理会,心想待会儿看你怎么出丑。李怀德皱眉,不满有人擅自插话,“领导还没表态,你急什么?”他笑着看向曹魏,“不妨试试,修好了是功劳。”王建国点头附和,既然曹魏愿意尝试,就支持他。杨厂长决定放手一搏,即便失败也能请专家解决,“去试试吧,庞师傅陪他一起,人多好办事。”得到许可后,曹魏来到机器旁,庞飞扬在一旁观察,不明白曹魏为何如此自信。曹魏仔细检查机器,逐步排查故障,从进料系统开始逐一分析。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