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别提了。“
苏建国叹了口气。
“我想买些塑料薄膜搞蔬菜大棚,跑了好几家厂子都没合适的。“
“塑料薄膜?“
摊主手上的动作顿了顿。
“您要什么样的?“
苏建国眼睛一亮。
“要厚实的,透光好,最好能保温,宽度得够...“
“巧了!“
摊主一拍大腿。
“我家那片就有个塑料厂,专门生产农用薄膜的。不过...“
他压低声音。
“是个小厂,现在效益不好,工人好几个月工资都没发,都走了一半了。“
苏建国闻言顿时来了精神。
“在哪?能带我去看看吗?“
摊主看了看天色。
“这会儿还早,我媳妇一会儿来接班。您要是不急,等我媳妇来了,我指给您路。“
“那太好了!“
苏建国激动地握住摊主的手。·完?本-神¢站! ¢追_最!新^章¨节·
“您可帮了我大忙!“
半小时后,一个系着围裙的妇女来接班。
摊主解下围裙,对苏建国说。
“走吧,我骑三轮车在前面带路。“
两人一前一后,穿过几条小巷,来到城东一片破旧的厂区。
与国营大厂气派的大门不同,这里的厂区围墙斑驳,大门上的厂牌已经褪色,只能隐约辨认出“红星塑料制品厂“几个字。
“就是这儿了。“
摊主停下车。
“我表弟在这当技术员,我带你进去找他。“
厂区里静悄悄的,只有几个老工人在树荫下打盹。
机器声时断时续,显然开工不足。
摊主轻车熟路地带着苏建国来到一间办公室,敲了敲门。
“表弟,在吗?“
门开了,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探出头来。
“表哥?你怎么来了?“
“这位同志想买塑料薄膜,我带他来看看。“
摊主介绍道。
“这是苏同志,这是我表弟赵技术员。“
赵技术员上下打量了苏建国一番,推了推眼镜。
“我们厂现在...情况不太好。您要什么样的薄膜?“
苏建国详细说明了自己的需求,赵技术员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您说的这种我们完全能做!我们有一套德国进口的设备,专门生产宽幅高透光农膜,只是...“
“只是没订单?“
苏建国敏锐地问。
赵技术员苦笑。
“是啊。国营大厂垄断了供销社的渠道,我们这种小厂接不到活。现在仓库里还堆着不少成品呢。“
“能带我去看看吗?“
苏建国迫不及待地问。
在赵技术员的带领下,苏建国参观了仓库。
成卷的塑料薄膜整齐地码放着,苏建国仔细检查了厚度、透光性和韧性,完全符合他的要求。
“我想见见你们厂长。“
苏建国突然说。
十分钟后,在厂长办公室里,苏建国见到了红星厂的刘厂长。
一个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老人。
“苏同志,听说您要大量采购我们的薄膜?“
刘厂长声音沙哑,但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是的。“
苏建国点点头。
“但我有个提议,不如我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我负责销售渠道,你们负责生产。“
刘厂长和赵技术员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
“您是说...“
“开放了,政策允许个体经营。“
苏建国自信地说。
“我可以帮你们打开市场,不只是我的大棚用,还能卖给其他农户。“
刘厂长激动地站起来。
“苏同志,您可真是我们的贵人啊!“
随后,苏建国跟刘厂长等人,来到了会议室。
坐在红星塑料厂简陋的会议室里,苏建国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他面前摊开着几份样品检测报告,对面的刘厂长正紧张地搓着手,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刘厂长,你们的产品质量确实不错。“
苏建国拿起一块塑料薄膜样品,对着光线看了看。
“透光率能达到90%,厚度0.12毫米,比国营厂的还要好。“
刘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