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店铺里,一排排翠绿的黄瓜整齐地码放在木架上,每一根都笔直饱满,顶花带刺、
西红柿,韭菜和小白菜水灵灵的,让人看着就很有食欲。
王秀兰也惊呆了,她颤抖着手轻轻抚摸一根黄瓜。
“这...这真是冬天能长出来的菜?“
她转向丈夫,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当家的,你咋做到的?“
苏建国笑了笑,正要解释,市场里的人流已经开始增多。
他迅速分配起任务。
“建军,你负责给顾客拿菜,玉芬,你帮建军打下手,秀兰,你看着点摊位,别让人顺手牵羊。“
他自己则站在柜台后面。
“我来收钱。“
苏玉芬兴奋地点头,立刻挽起袖子准备干活。
王秀兰却还有些担忧。
“真有人买这么贵的菜吗?“
仿佛是为了回答她的疑问,一个挎着菜篮的中年妇女在店门口停下了脚步。
她瞪大眼睛盯着那些蔬菜,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哎哟我的老天爷!这...这黄瓜是真的?“
她的惊呼立刻引来了周围人的注意。
很快,五六个人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这都什么月份了,哪来的新鲜黄瓜?“
“你看那西红柿,长得真好啊!“
“不会是南方运来的吧?那得多贵啊!“
苏建国见人群越聚越多,当即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道。
“各位街坊邻居,我们'苏记蔬菜行'今天开业大吉!这些都是本地种植的反季节蔬菜,新鲜健康,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人群立刻骚动起来,更多人围了过来。
一个戴着眼镜、干部模样的男人挤到前面,拿起一根黄瓜仔细端详。
“同志,这真是本地种的?不是从南方运来的?“
“千真万确!“
苏建国自豪地说。
“这是我们苏家屯的大棚蔬菜,昨天半夜才摘的,保证新鲜!“
“多少钱一斤啊?“
一个烫着卷发的大妈迫不及待地问。
苏建国环视一圈,看到已经围了二三十人,便提高了声音。
“正常价格是一块钱一斤,今天开业大酬宾,全部八折,只要八毛钱一斤!“
“八毛?“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呼。
卷发大妈立刻嚷嚷起来。
“这也太贵了!夏天黄瓜才两毛钱一斤!“
“就是!“
一个穿着工装的男人附和道。
“八毛钱都够买四斤土豆了!“
人群开始骚动,有人摇头准备离开。
王秀兰紧张地看着丈夫。
苏玉芬也停下了手中的活,担忧地望着父亲。
苏建国却不慌不忙,他拿起一根黄瓜,声音沉稳有力。
“各位同志,听我解释。夏天的黄瓜两毛钱一斤不假,但那是应季蔬菜,产量大,自然便宜。“
他顿了顿,指着店里的蔬菜。
“但这些是反季节蔬菜,大家想想,这月份了,再过几天外面都结冰了,种出这些菜得费多大功夫?“
眼镜干部点点头。
“确实不容易。同志,你们是怎么种出来的?“
苏建国见有人感兴趣,立刻抓住机会解释。
“我们建了四个大棚,每个都有一亩地大。冬天要保持温度,光是草帘子每天就要掀盖两次,还要一直烧木材。为了这些菜,我们投了一万多块钱进去。“
“一万多?“
众人又是一阵惊呼。
“可不是嘛!“
苏建军插话道。·0.0\小/说.网′ _无!错^内.容.
“光是那大棚的塑料膜,就花了小四千!更别说每天烧的煤、施的肥、浇的水了。“
苏建国接着说。
“而且反季节种植风险大,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我们也是摸索了好久才成功的。“
人群中的议论声渐渐变了风向。
“这么一说,确实不容易。“
“冬天能吃上新鲜蔬菜,多花点钱也值。“
“人家投了那么多本钱,总得让人赚回来。“
卷发大妈的态度也软化了。
“那...那给我来两斤黄瓜吧,孙子就爱吃这口。“
“我要三斤西红柿!“
眼镜干部立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