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过一丝轻蔑,但当苏建国掏出厚厚一叠钞票预付餐费时,那表情立刻变得恭敬起来。
“四位贵宾里面请!“
迎宾员弯腰的幅度更大了。
大厅里人声鼎沸,烤鸭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苏建国选了张靠窗的桌子,熟练地点了两只烤鸭、几个招牌菜,还要了一瓶茅台。
“建军,今天让你尝尝什么叫真正的烤鸭。“
苏建国给弟弟倒上一杯茶,眼中带着兄长特有的骄傲。
服务员推着餐车过来,上面放着两只油光发亮的烤鸭。
厨师手持利刀,在桌边现场片鸭,薄如蝉翼的鸭肉一片片落在洁白的瓷盘上。
苏建军看得目瞪口呆。
“这手艺,比咱村杀猪的老赵还利索!“
热气腾腾的荷叶饼、甜面酱、葱丝和黄瓜条陆续上桌。
苏建国拿起一张薄饼,示范给弟弟看。
“这样,先抹点甜面酱,放两片鸭肉,再加点葱丝和黄瓜条,卷起来吃。“
苏建军学着哥哥的样子,笨拙地卷了一个,塞进嘴里。
鸭皮的酥脆、鸭肉的鲜嫩和面饼的柔韧在口中交融,他满足地眯起眼睛。
“香!真香!“
全家人其乐融融地享用着美食,苏建国不时给妻子和女儿夹菜,又给弟弟倒酒。
茅台淳厚的香气在桌上弥漫,苏建军喝得满脸通红。
“哥,这酒劲儿真大!“
苏建军咂咂嘴。
“比咱村的高粱酒强多了!“
正说着,他又卷了一个鸭肉卷饼,咬了一口,突然皱起眉头。
“咦?“
“怎么了?“
苏玉芬问道。
苏建军嚼了两下,声音洪亮地说。
“这鸭子是挺好吃,就是这黄瓜,没有咱们家种的新鲜,一点不爽口!“
他天生嗓门大,这话在嘈杂的大厅里依然清晰可见。
邻桌几位穿着讲究的客人转过头来,面露不悦。
一个穿着白衬衫、打着领结的年轻服务员快步走来,脸上挂着职业微笑,眼神却带着轻蔑。
“这位同志,我们全聚德的黄瓜都是从南方用船直接运来的特供品,保证新鲜。“
服务员小张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傲慢。
“您可能是第一次吃烤鸭,不太了解。“
苏建军一听这话,脸更红了,不过这次是气的。
“咋的?我吃个烤鸭还得先考个证不成?我说的是实话,你们这黄瓜就是没我家的新鲜!“
苏建国拉了拉弟弟的袖子。
“建军,少说两句...“
但苏建军已经站了起来,从兜里掏出拖拉机钥匙。
“哥,我车斗里还有几根早上摘的黄瓜,我这就拿来比比!“
不等众人反应,他已经大步流星地冲出了餐厅。
大厅里的食客们窃窃私语,有人偷笑,有人摇头。
服务员小张站在桌边,脸上挂着假笑,眼神却满是不屑。
“这位同志。“
小张对苏建国说。
“我们全聚德开业百年来,从没有人质疑过我们的食材质量。“
苏建国正要说话,苏建军已经风风火火地回来了,手里拿着三根翠绿欲滴的黄瓜,顶花带刺,在餐厅的灯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
“大伙儿看看!“
苏建军把黄瓜往桌上一拍,声音洪亮。
“这才叫新鲜黄瓜!“
他从烤鸭配菜盘里拿起一根全聚德的黄瓜条,与自己带来的整根黄瓜并排放在一起。
对比之下,全聚德的黄瓜条虽然切得整齐,但颜色明显暗淡,表皮有些发皱。
而苏建军的黄瓜则是翠绿饱满。
周围几桌的客人不由自主地凑过来看热闹。
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甚至拿起两截黄瓜对比着闻了闻。
“嗯,确实不一样。“
眼镜男点点头。
“这家的黄瓜香气更浓。“
服务员小张的脸色变得难看,他拿起苏建军的黄瓜,勉强笑道。
“同志,您这黄瓜是哪里买的?看起来确实不错。“
“买的?“
苏建军骄傲地挺起胸膛。
“这是我们苏家屯大棚自己种的!今早刚摘的!“
“苏家屯?“
邻桌一位老太太惊讶地问。
“就是东单市场新开的那家'苏记蔬菜行'?我今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