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呀,小姑娘,这黄瓜真新鲜!"
一位老太太夸赞道。/k\a/y?e¨-¨g\e`.·c+o+m`
"那是,今早刚摘的。"
李红梅笑着回应。
"大娘,您要来两斤么?我给您挑最好的!"
老太太在李红梅的劝导下,原本就打算买两个尝尝鲜的,硬生生买了两斤。。
苏建国在一旁,满意地点点头。
。。。
时间来到了下午三点。
东单市场的喧嚣已经渐渐平息。
苏建国站在"苏记蔬菜行"门口,望着店里还剩下将近三分之一的蔬菜,眉头微微皱起。
今天的生意明显没有前两天那么火爆了,从早上开市到现在,只卖出了四百多斤。
"当家的,要不要降点价?"
王秀兰从柜台后面探出头,手里捏着一沓钞票。
"这都下午了,还有这么多没卖出去呢。"
苏建国摇摇头,嘴角挂着淡定的笑容。
"急什么?反季节蔬菜不愁卖。老百姓谁也不能天天吃这么贵的菜,偶尔买一回尝尝鲜才是正常的。"
他走进店里,随手拿起一根黄瓜就吃了起来。
这季节,本身反季节蔬菜利润就大,即便是剩下了,也不用担心坏了赔钱。
"老板,豆腐倒是卖完了。"
李红梅从后屋走出来,手里拿着空了的木模具。
苏建国满意地点点头。
这个新招的员工确实不错,手脚麻利不说,嘴巴也甜,懂得怎么招呼客人。
他转头对王秀兰说。
"秀兰,店里你照看着,我出去办点事。"
"去哪儿啊?这都快收市了。"
王秀兰疑惑地问。
"红星塑料厂。"
苏建国从柜台底下拿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厚厚一叠钞票。
"大棚的菜,最多能够供应一个月,到时候就要断货了,我的赶紧准备。"
王秀兰欲言又止,最终还是点点头。
"路上小心点。"
苏建国推着自行车出了市场。
他心里非常清楚,要想把生意做大,光靠现在的四个大棚是远远不够的。
骑往塑料厂的卤水,苏建国一路都在盘算着。
如果能再建四个大棚,不,六个更好,那么冬季蔬菜的供应就能翻倍。
到时候不仅可以供应东单市场,还能往其他市场扩展,甚至可以考虑给国营饭店长期供货。
想到这里,他脚下蹬得更用力了。
很快,苏建国便抵达了红星塑料厂。
苏建国上次来采购时,这里还是一片萧条景象,工人们都放假回家待业了。
但今天,厂区里竟然传来了机器的轰鸣声。
苏建国刚把自行车停在厂门口,看门的门卫就认出了他,急忙从小屋里跑出来。
"哎哟!苏老板!您可算来了!"
门卫激动得喊道。
"我这就去叫刘厂长!"
还没等苏建国说话,门卫已经一溜烟跑进了厂区。
不到五分钟,塑料厂的刘厂长,便带着几个干部模样的人快步走来。
"苏老弟!稀客啊!"
刘厂长老远就伸出手,脸上堆满了笑容,。
怎么不提前打个电话?我好安排车去接您!"
苏建国握住刘厂长的手,笑道。
"刘厂长客气了,我就是顺路过来看看。"
"快请进!快请进!"
刘厂长侧身让路,对身后的干部们说。
"都愣着干什么?赶紧准备茶水!把会议室收拾出来!"
苏建国被这阵仗弄得有些不好意思。
"刘厂长,不用这么麻烦,我就是来谈点生意..."
"知道知道!"
刘厂长亲热地揽住苏建国的肩膀。
"您可是我们厂的大救星啊!上回那五千块的订单,可算是让我们喘了口气。"
一行人簇拥着苏建国进了厂区。
与上次来时不同,车间里的机器都在运转,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间。~1~8,5.t`x,t-.!c¢o¨m^
空气中弥漫着塑料加热后的特殊气味,虽然不算好闻,但在苏建国看来,这却是个好兆头。。
厂长办公室里,刘厂长亲自给苏建国泡了杯茶。
"苏老弟,您那蔬菜生意做得怎么样?"
刘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