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国走到正在搅拌水泥的苏建军身边。,x.i^a,n¢y¢u?b+o¢o·k+.·c\o?m·
“今天必须把一号棚和二号棚的骨架立起来,塑料厂那边说剩下的材料三天后就能送到。“
苏建军停下手中的活计,擦了擦汗。
“哥,你昨晚才睡了不到三个小时,要不回去歇会儿?这儿有我盯着。“
“不用。“
苏建国摇摇头,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
“我得把每个环节都记下来,以后扩建用得着。“
正说着,老支书拄着拐杖走了过来,身后跟着几个村民,扛着几捆新鲜的稻草。
“建国啊,听说你要用稻草保温?“
老支书笑眯眯地说。
“我让村里人把今年新打的稻草都拿来了,够你用了吧?“
苏建国连忙迎上去。
“太感谢了!这些稻草铺在大棚里,能保持地温,蔬菜长得更快。“
接下来的几天,苏建国几乎住在了工地上。
每天天不亮就到场,夜深了才回去。
他亲自检查每一根骨架的牢固度,测试每一寸塑料膜的密封性,甚至连稻草的铺设厚度都要用尺子量过。
第五天傍晚,当最后一车塑料薄膜运到工地时,苏建国正在调试新安装的简易供暖系统。
“苏老板,您要的塑料到了!“
司机跳下车,拍了拍车厢。
苏建国快步走过去,掀开苫布一角检查。
“质量不错,跟上一批一样。“
“那可不。“
司机压低声音。
“刘厂长特意嘱咐,这批货用的都是最好的原料,比给国营厂的还好呢!“
苏建国会意地点点头,招呼工人们开始卸货。
夜色渐深,但工地上的汽灯依然亮如白昼,所有人都知道,早一天完工,就能早一天赚钱。
第十天清晨,当初升的太阳将第一缕阳光洒向苏家屯时。
六座崭新的大棚整齐地排列在村西头,塑料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苏建国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片属于自己的“蔬菜工厂“,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
“哥,都检查完了。“
苏建军小跑过来汇报。
“六个大棚全部达标,供暖系统也调试好了。“
苏建国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辛苦了。走,去办公室开个会。“
所谓的“办公室“,其实就是工地旁临时搭建的一个小窝棚。
苏建国、苏建军、吴二埋汰和张大柱围着一张简陋的木桌坐下。
“离过年还有一个月。“
苏建国开门见山。
“种黄瓜西红柿肯定来不及了,咱们得改种生长周期短的品种。“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蔬菜的生长周期和市场价格。
“小白菜25天能收,菠菜28天,韭菜可以割三茬...“
苏建国指着表格说。
“我算过了,如果现在下种,正好赶在春节前上市。“
吴二埋汰挠挠头。
“建国哥,这些菜卖得上价吗?“
“放心。“
苏建国胸有成竹。
“春节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小白菜、韭菜这些都是必需品。我已经让秀兰在店里做宣传了。“
当天下午,第一批种子就撒进了肥沃的土壤。
苏建国亲自指导工人们调整大棚温度、湿度和施肥方案,确保蔬菜能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品质。
傍晚时分,苏建军开着拖拉机从城里回来,车斗里装着从市场采购的农用物资。
“哥!“
他跳下车,兴奋地喊道。
“你猜怎么着?现在整个东单市场都在传你的事!“
苏建国正在检查新安装的灌溉系统,头也不抬地问。
“传我什么?“
“说你是个狠角色啊!“
苏建军眉飞色舞地说。
“现在市场里那些小混混见到咱们店的招牌都绕着走。连管理处的老王都说,从来没见过这么硬气的老板!“
苏建国笑了笑,继续调试水阀。,微?趣+小·说·网~ ′免*费_阅/读?
“生意怎么样?“
“好得不得了!“
苏建军从怀里掏出一个鼓鼓的信封。
“这是今天的货款,比上周多了三成。好多顾客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