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国使者的忽然到来,让乾清宫内的几位大臣看到了剿灭吴用的希望。¨丸\夲+鰰\颤¨ ·芜\错¢内·容^
因为他们都知晓,倭寇国与吴用之间的事,所以他们就很清楚吴用与倭寇之间的仇恨,己经深入骨髓,几乎不可能平复。
而此刻,倭寇国主动派来了使者,这必然是想联合满清朝廷,一起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吴用。
这是大清福音,同时也是吴用的噩耗。
下一刻,倭寇国的使者就走进了乾清宫内。
这是一位半秃头倭国人,当他站在乾清宫大殿内,立刻露出惊骇之色。原因是他从未见过如此雄伟的大殿,自己站在大殿中间,深深感觉自己多么的渺小。
周围满清大臣看着这倭寇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纷纷露出得意的模样。
康熙皇帝开口问道:“倭国使者,今日出使大清目的是何?”
倭寇使者这才回过神来,然后就跪在了地上,回道:“大清皇帝陛下,倭国请求贵国出兵,一同征伐吴用,救回被吴用掳走的倭国人。”
这倭国使者还真是首言首语,第一句就道出了来此的目的。
虽然满清朝廷对吴用更是恨之入骨,且早己经有联合倭寇国与洋人一同讨伐吴用的打算。^求_书+帮! ¢毋?错`内?容,但是,倭国这次是主动上门,所以怎么着也要谈一谈条件,或许还能在倭国身上捞到一点好处。
于是,康熙皇帝对倭国使者道:“吴用再怎么说,他也是大清封的汉王,而且如今并没有造反朝廷。倭国提出的这要求,似乎是太过分了。让朕去征伐一位没有造反的藩王,置朕,与大清何地?”
倭国使者反问道:“陛下,外臣可是知道,吴用对大清早就有反心,而且从来不听朝廷的号令。这样的人,就算今日不反,明日也会反。”
“大清的皇帝陛下,倭国愿意与贵国一同出征,一同讨伐吴用。成功讨伐吴用后,倭国只是带走被吴用掳掠的倭寇人,别的不会再索求。”
倭国使者的这条件,着实让这里的大臣很满意。如果是这样,那朝廷几乎就不花费任何代价,就可以利用倭寇的兵去剿灭吴用。
前几日,他们还为此在这大殿商议过,如何去联络倭寇国一同出兵。为此,他们还准备了不少的代价,让倭寇国能答应下来。
康熙皇帝内心是满意的,但作为帝王,他知道决不能让倭国使者看出他此刻的心思。′r`a?x~s_w_.¢c!o-m,
“倭国使者,虽然你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大清与吴用己经达成了君子协议。吴用不会北上,他会帮着大清治理好整个江南,而朝廷也只需治理江北。”
“大清没必要冒险去招惹大清的一位藩王,最后逼藩王造反。所以,倭国使者,你要失望的回去了,朕是不会答应你的要求。”
康熙的话可把几个大臣怔住了,不是之前就定下了国策,去联络倭寇国与洋人,一同讨伐吴用。怎么皇上,忽然就改口呢?
众大臣看着康熙,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倭国使者站在原地不知所措,从他此刻的反应,能看得出他出使大清,是带着必须成功的使命,不然就不好回去交差。
“大清皇帝陛下,那吴用的野心很大,你们不可信他。他只是还未彻底控制江南,一旦江南被他牢牢控制在手里,他就可以北上。”
“如今,只有大清国与倭寇国强强联手,才能把还立足未稳的吴用,彻底剿灭在江南。还请大清皇帝陛下,多多为大清万世基业着想。”
这个时候,康熙向着周培公眨了一个眼神。
周培公立刻心领神会。
周培公对倭国使者道:“倭国使者,想要大清出兵剿灭倭寇可以,但大清需要百万两白银作为出兵的军饷,只要银子到了朝廷这里,马上就可出兵。”
听到这话,倭国使者当然是惊骇。同样都是讨伐敌人,为何大清出兵要他们倭国出军饷?这不是哄骗他们倭国吗?
“倭国不会同意的。”倭国使者马上就回绝。
周培公道:“难道倭国不打算让自己家人回家吗?而且待吴用真正掌控了江南,他或许会北上,但也或许去倭国。”
倭国使者惊讶的问道:“你啥意思?你说吴用会杀向倭国本土?”
周培公笑道:“这是有可能发生的事,并且从种种迹象看,吴用对倭国的仇恨最大。所以,以他遐眦必报的性子,他一定会去倭国。到时候,你们即将面对的是更加强大的他。”
“而且你们也看见了,他的战船与火